突破人工栽培传统模式 实现白芹机械化种植
通过排种机栽下的白芹秧已经长出了嫩绿的新芽
(顾香琴/文 赵洲桥/摄) “溧阳白芹”是我市著名地方特产蔬菜,栽培历史已有800余年,采用独特的水芹旱育、一次性深培土软化栽培工艺,以外观洁白如玉、晶莹光亮,口感脆嫩爽口、清香微甜的上佳品质在国内外同类产品中独占鳌头。但提起“种芹菜”,众所周知这是个苦行当。可是,我市别桥镇的白芹种植户易卫明却通过科技创新,以机械化种植替代传统人工栽培,让白芹种植这个苦行当变得轻松了。
传统人工栽培既苦又累
据市农林局蔬菜办工作人员介绍,每年九月是我市白芹种植的关键时期。菜农在土质松软的低洼田里用农家肥铺底后,挖垄理沟,将芹菜种芽一排排种下。每天浇水,待新芽冒出3寸左右,再施农家肥或是豆饼。芹菜长到尺把长时,就开始用木板立模,取土夯实,培土壅根。菜垄两边的水沟冬季灌满了水,一方面保证芹菜生长所需要的充足水分,另一方面起到地垄保温作用,防止芹菜受冻。寒冬白芹采收季,有时冰天雪地,菜农长时间站在齐膝深的水中,手脚冻得麻木刺痛。这就是白芹的传统栽培模式,不仅需要大量人工,而且劳动强度非常大。
研发机械化种植白芹
“那年冬天,朋友送了一捆白芹给我,交谈中得知他种了2亩白芹,一年收入达到十多万元。” 易卫明告诉记者,他深受启发,于是下定决心要种白芹。
然而,一直以来白芹都是传统人工栽培,机械化生产技术在全市乃至全国是个空白。易卫明虽是木匠出身,但对机械原理却极富天赋。2013年,他开始着手研发白芹机械化种植。
研发过程非常艰难。易卫明跑遍多个农业机械生产单位,学习农机研发技术,一些技术部门甚至给出了他“不可能”的结论。可是,这些都没有让易卫明放弃掉搞机械栽培的念头。为了攻克某个技术难关,他常常整夜整夜不睡觉,一有思路就用笔记下来、画下来。市农机局得知情况后,鼓励支持他搞技术创新,正昌集团董事长郝波也给予他技术指导。经过无数次调试改进和田间作业,耗时近三年时间,2015年11月易卫明研发制作的白芹排种、壅土、收割机械设备成功申请并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机械种植促白芹规模化发展
易卫明研发的白芹排种、壅土、收割全过程机械化,突破了传统小垄畦面积种植,开发了适用于机械化生产的宽间距、高密度种植方法。通过试种发现,此方法节省大量劳动力,降低了种植成本,有效提高白芹种植的效益,对我市白芹产业规模化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今年9月初,易卫明投资300多万元,成立了溧阳市易佳甸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白芹种植基地300亩。9月19日,当记者在该基地看到这个白芹机械化种植领军人时,他花白的头发、晒得黝黑的皮肤仿佛都在述说着创业的艰辛,然而他浑身上下散发的却是积极乐观、充满干劲的热情。
“以前人工壅土每亩地要花5000元成本,现在机械化,每亩地成本只要400元。” 易卫明告诉记者,下一步他将带领团队通过“互联网+ ”电子销售平台进一步打开市场,把溧阳白芹销往全国乃至国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