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溧阳博物馆
□ 曹昕运
城市是人口与资源高度集中的场所,而这种高度集中最优雅最有文化的体现,就是这座城市的博物馆。多年来,关于溧阳博物馆的规划虽然几近波折,但建造一座属于我们溧阳人的博物馆,始终是深藏在我们溧阳文物工作者们心中的一个梦想。
2008年9月,溧阳市文化艺术中心竣工开放,其中就有300平方米的溧阳文物展览馆,也可以说是我们溧阳最早的一个微型博物馆。溧阳市文化艺术中心文物展览馆分为8个展区,共展出文物精品282件,是溧阳各个历史时期地域文化标志性物品,而且年代跨度久远。从距今4500万年的中始新世的化石,到距今约7000至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直至商周、秦汉、六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时代。展出的这些文物虽然仅是溧阳文物的一小部分,但整个展览就像一部生动形象的溧阳地方通史,充分反映了千百年来溧阳人民在诗情中生活、创造,时有跌宕,时有波澜。文物展览馆建成开放以后,社会反响良好,观众络绎不绝。但近年来,出于安全等原因考虑,文物展览馆不再对外开放,很遗憾地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出了。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各界人士不断呼吁建设溧阳市博物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每年都有提案要求规划建设,文化部门也多次申请建设溧阳市博物馆,并得到了市政府的极大关注。最终,2016年万众期待的溧阳博物馆定址于美丽的燕湖公园湖畔,并由台湾著名设计师林琮然设计,全新的溧阳博物馆由此进入了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台湾著名的国际佛学大师——星云大师特意为溧阳博物馆题写了馆名,这也许是出于对溧阳的热爱,也许是出于对台湾设计师的抬爱。星云大师的书法被称为“一笔字”。因为罹患糖尿病引发视力模糊,全凭揣摩一挥而就,体现了一颗与人结缘、给人欢喜的心。
据了解,正在兴建的溧阳博物馆,外形将以东汉年间蔡邕制作的焦尾琴为原型,契合溧阳“焦尾琴故里”的主题,采用刻境、悬歌、流转的概念,体现了天地人和谐的传统观念。博物馆主体建筑为3层半,总建筑面积17000多平方米,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是悬浮于上的文物专题展馆和规划沙盘等,下方是博物馆基本陈列以及中空的城市广场,面向公众开放。人们穿行在其中,可以自由感知溧阳的过去与未来,如同沉醉在一首荡漾在天地间的悬歌之中。
一座博物馆,人们最关注的应该还是文物展品,有没有镇馆之宝。溧阳虽然是县级市,但历史悠久,是先秦时期在江苏地域内设置的十五个县份之一,迄今已有两千多年,文化遗存十分丰富,现有近4000件(套)文物藏品,其中不乏宋陶四神、新石器时代玉圭、宋银莲花盒和宋银莲花托盘、中华曙猿化石、淳化阁帖石刻等珍贵文物。将来的展览将重点表现溧阳特色、区位关系以及从古至今的城市变迁。同时,溧阳的不可移动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人口、风俗、宗教、历史沿革等,也将有机地纳入展览体系,从而使人们了解溧阳,热爱溧阳,必将有力促进溧阳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走近溧阳燕湖公园,溧阳博物馆建造现场打桩机高高耸立,挖掘机来回轰鸣,工人们都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我们相信溧阳博物馆建成以后定能成为溧阳市燕山新区的一座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