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7年03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六版:文化/旅游
2017年03月10日

溧阳百景·飞来寺

□ 芮金川

阅读量:2537 本文字数:1188

 

在溧阳竹箦镇的水西村,参观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后,汽车东行二里多路,就来到了“溧阳百景”之一的西芮村飞来寺。

飞来寺,古称天竺院,为溧阳古寺之一。它坐北向南,背靠连绵起伏的茅山余脉,前有广阔的田野河川辉映,远处则以南山为屏,周围村庄犹如众星拱月,宋巷里、西街口、南庄、储庄、花培咀、金山、船埠头等村就在寺院的周围,前马和洙汤两个大村只距寺院两里许。寺院始建于汉代,历经沧桑,几度兴废,太平天国时期又遭兵焚,寺院全毁,同治初年重建前、中两进,1924年再建观音殿,为第三进。前进九间,中座七间,后幢五间,计二十一间,占地约三亩,整个寺院建筑为三进殿宇,一幢高于一幢,气势雄伟宏大。“文革”期间,寺屋全部被拆毁。2003年5月,经溧阳市政府批准重建,原籍前马镇花培村的台胞宋和春先生先后投资三十余万元,加之募集到的民间资金,兴建了大雄宝殿、观音殿、放生池及僧房、斋堂等四十余间,请来了释迦牟尼、观音、地藏王、药师佛、阿弥陀佛、十八罗汉等四十多尊佛像,还新建了围墙,添置了一对千佛塔、一座香烛房、一鼎铜香炉和钟亭、宝鼎、天香炬。

飞来寺内有一块“飞来石”。民间传说,飞来石是汉代刘邦驾崩那天自天上飞落下来的。据说此石当时入土两米,出土两米,围圆两米,可能是陨石从天而降。经文物专家调查考证,飞来石是溧阳市目前仅存的两块陨石之一(另一块在大石山巅),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飞来寺正因为有飞来石而命名。据嘉庆《溧阳县志》记载,飞来石,原系一块陨石,后经加工成长方形,石长一百五十厘米,宽六十厘米,高四十厘米,重约八百公斤。石色青黑,光滑细腻。石面有石筋,色白如玉,每逢风雨,石纹隐隐约约地显出,形似梅枝,十分奇特,故志书称“月梅古石”。该石一直埋于飞来寺“大雄宝殿”佛像神台前,与地面持平,以供朝拜者跪拜之用。原山门上有一门楹联云:“一石飞来留圣迹,五村耆老答神麻。”既道明了飞来石的由来,也交代了因石建寺的缘由。

原飞来寺,主殿为观音殿,主佛为观音大士。旧时,飞来寺佛事频繁,每日求签讨方者,问卜休咎者,忏悔许愿者,过寄谢神者,日有数起。一年之中,春季有二月十九坐庚申;夏季有七月初七拜斗;秋季有九月十九庙会;冬季设坛打醮、过年安土,佛事频繁,僧侣齐聚,香火旺盛,灯烛通明,诵经不绝,梵音缭绕,热闹非凡,盛况空前。

飞来寺早在清末民初就设有私塾在内。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政治部分设在西街口、宋巷里时,飞来寺曾作为新四军的后方医院。同时,新四军一支队和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及溧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在飞来寺开办了飞来寺抗日小学,一直开办到1945年10月新四军北撤。抗战胜利后,改称为飞来寺小学。后于1954年改称为西宋小学。

如今,飞来寺一年有三次庙会,即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尤其是九月十九的庙会,是观音菩萨的生日,颇为隆重,香客云集。飞来寺佛像灿烂,紫金光聚,金鼓交参,香云缭绕,梵音远扬,常年香火鼎盛。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