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7年10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九版:文化/人物
2017年10月27日

“向我开炮”的原型与溧阳情缘

□ 任建中

阅读量:3909    本文字数:4686

左一陆洪坤,左二原23军记者洪炉,右一《英雄儿女》原型蒋庆泉

 

我无意中得到一个信息,当年震惊世人的电影《英雄儿女》的原型,其战友宜兴人陆洪坤的儿子就生活在溧阳,对此,我非常震惊!我知道,大凡50岁以上的溧阳人都看过当年风靡一时的电影《英雄儿女》,记得当年如雷贯耳的音乐响起时,银幕顿时闪现英雄王成对着步话机高声呼喊:“向我开炮!向我开炮!”的壮举。从此这一幕成为全国人民几十年挥之不去的记忆!

近日,微友在群里发了一段视频,视频清晰显示,这位溧阳人当年在央视的邀请下,陪着他的父亲在北京与《英雄儿女》的原型蒋庆泉相见,现场老战友相见热泪盈眶,感慨万分!当时全国知名报纸和电视台都在第一时间、第一版面、第一频道、第一媒体报道和转载了此震撼人心的消息。

一个上午,我来到了溧阳市人民医院,拜访了朝鲜战争当年著名的石岘洞北山战役九死一生的陆洪坤的儿子陆军先生,今年已经59岁的他热情接待了我,我说我在央视和国内众多媒体上看到了你的形象,陆军先生说:“那已是2013年以前的事了,后来我和《英雄儿女》的原型蒋庆泉,以及我父亲等先后接受了全国多家著名媒体的采访,现在网上流传的大多就是当时他们采访的视频。”

陆军先生是位电器工程师,早年毕业于中国一所知名高校,老家在宜兴官林,大学毕业来溧阳工作,成家立业近40年,他告诉我,当年电影《英雄儿女》感动了全国亿万人民,我陪亲临战役的老父亲不知看了多少遍,每次观看,老父亲都是泪流满面,情感难以控制。而且看电影时老爸总是伸手点着王成激动地说,他是我的战友。每当这时,陆军总是宽慰老爸:这是电影,不是现实。但是,任何安慰、任何解释都转移不了这位老人对参加当年著名的石岘洞北山战役的思绪。

虽然“向我开炮”的英雄壮举已经过去了六十多年,电影塑造的形象早已淡出了今天人们的视线,但是,我还是想从今天开始,把当年陆洪坤与蒋庆泉在朝鲜战场石岘洞北山战役的故事结合溧阳市人民医院陆军先生的讲述通过文字再现出来,与大家共享。

说到陆洪坤和蒋庆泉生离死别近60年后在北京会面的故事,不得不首先提到一位关键人物,他就是当年赴朝参战的23军记者洪炉。当年洪炉是23军《战地报》的记者,负责战争最前线的新闻和采访。洪炉虽然当时只有22岁,但已经是入伍9年的老兵了。他13岁参加新四军,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参加过淮海战役和解放杭州、上海和舟山群岛等战役,然而在朝鲜战场所经历的战斗,是他有生以来遇到的最为惨烈的战斗。在2013年纪念朝鲜战争停战60周年前夕,中国新闻网发表了文章《战地报记者洪炉忆朝鲜战争:阵地上人肉堆成山》:在志愿军第四次攻上石砚洞北山后,阵地“已经是一座人肉堆成的山”,每一次反复争夺,双方都在这里留下大量的尸体,一层又一层。“那个阵地,土都挖不下去,每一锹下去,不是土,都是死人。战士没办法修筑工事,就把比较完整的美国兵的尸体堆成坎坎。战士就趴在死尸上,打仗,吃干粮,喝水……那是夏天啊,离阵地几里以外,臭味就熏过来了,到了那个地方,人的嗅觉都没有了,蛆到处爬……这真是刻骨铭心的记忆。”这是当年洪炉在朝鲜前线亲眼见到的真实记录!

把时间退到2004年的某天,有关媒体搞了一个电影传奇的座谈会,洪炉作为嘉宾出席,在座谈会上他首次提出了:《英雄儿女》中的王成是有原型的,名叫蒋庆泉。那时他写了多篇文章,寻找蒋庆泉,有名的便是《呼唤“王成”:你在哪里?》。因此,“王成”的原型蒋庆泉也就成了洪炉心底一个解不开的结。上世纪90年代,洪炉曾尝试着寻找蒋庆泉的下落。但23军几经改编,很多队伍调入了其他部队,并没有留下那时普通士兵的资料。洪炉也曾去询问过民政部门,还是没有收获。

同样,在溧阳居住的陆洪坤也同样惦记着蒋庆泉。赶上志愿军战友的聚会,他总会询问是否有人知道蒋庆泉。但通信连位置特殊,只在战斗时才到一线部队去,而且去向并不固定,本来熟悉的人就不多,知道蒋庆泉的寥寥无几,更别提与他保持联系了。

时间来到了2008年,陆军夫妇在溧阳大营巷买了一套房子,装修好后一家子从西园新村搬进了新房子,孝子陆军把老爸陆洪坤也接过来住下了。陆军的女儿在医科大学念书,放暑假回家,几乎天天上电脑。看着孙女玩电脑,陆洪坤思路又回到了当年血与火的朝鲜战场,自然又想起了他的老战友蒋庆泉。忽然他右眼轻微一跳,似乎想起了什么,对孙女说,你上网给我也查查,孙女说查什么,陆洪坤说就查我的名字。哈!随着孙女手中鼠标的抖动,奇迹还真的出现了,网上竟真的出现了陆洪坤的名字!这可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强大的电脑网络引擎搜索顿时多处显示出“陆洪坤”的名字,而且都显示在回忆朝鲜战争的回忆录的文章中,尤其是原23军记者洪炉写的几篇文章都讲到了陆洪坤,更让陆军全家兴奋的是他们通过网络搜寻,在网上看到了蒋庆泉的儿子蒋立在网上发的一篇帖文,文章诉说了他父亲蒋庆泉的一些基本情况,希望能找到与当年父亲在朝鲜战争前线并肩战斗的老战友陆洪坤,并留下了自己的联系网址和电话号码。这简直喜坏了一直在四处寻找打听蒋庆泉下落的陆洪坤,老人激动得一夜没睡好觉,催促儿子陆军赶快联系,恨不得一步跨进蒋庆泉的家。

1952年底,蒋庆泉、陆洪坤所在的23军作为轮换部队入朝,到“三八”线接替38军防务。入朝前,有一定文化的蒋庆泉、陆洪坤被抽调到23军67师通讯连,和几十名战友一起突击学习了步话机操作。换防后,通讯连都在师部。在这期间,直至7月27日最后停战的半年时间里,23军与美国的王牌军在三八线上展开了极其惨烈的拉锯战,尤其是23军的67师与美国的王牌陆军第7师在三八线上的石岘洞北山战役最为惨烈。当年的两位步话机员如今还健在,值得庆幸!

石岘洞北山战役中,蒋庆泉随队四次攻上山头,陆洪坤三次攻上山头,成功调动我方炮群对敌实施打击。这两位老人急于要见面源于让他们永生难忘的攻打石岘洞北山的第三次战斗。这次领导安排蒋庆泉随一个加强连(约160多人)攻打石岘洞北山,陆洪坤负责在指挥部直接与蒋庆泉通话,传达蒋庆泉从前线调动炮兵的信息。

当年“向我开炮”的经历者和见证人,如今健在的三位老人陆洪坤、蒋庆泉、洪炉的记忆力非常好,60年以前的事历历在目,如数家珍。直到今天,洪炉还珍藏着60年前当第三次攻打石岘洞北山后写的战地通讯原稿,“向我开炮”就出自这篇稿子。

陆洪坤说,那时攻打美军占据的山头,我军都是晚上发起攻击,得手后在天亮之前都要撤退下山,不然美军白天的大炮会覆盖整个山头,并用炮火完全封锁切断我军后撤和运输的线路。据陆洪坤、蒋庆泉的回忆以及战后洪炉的采访,第三次攻打石岘洞北山的战斗发生在1953年的4月26日晚上,有23军67师201团2营5连(加强连)向山头美军发起攻击。这场战斗领导的要求很明确,5连不但要拿下山头,还要坚守山头。2营营长亲自组织冲锋强攻。这场战斗打得非常艰苦,整个加强连的冲锋和攻击遇到敌人的疯狂阻击,近拂晓才占领山头,这时全连打得只剩下20多个人,而且这些活着的战士大部分是重伤员。据回忆,组织这次战斗的营长在阵地上清点了剩下的人员后对步话机员蒋庆泉说,阵地交给你指挥,你负责在这里坚守待援,然后他悄悄地离开了布满尸体的山头阵地。

稍微有一点战争常识的人都知道,当年的步话机员是最前线指挥员的眼睛和耳朵,是指挥战斗的灵魂,步话机员身背步话机应该一刻不离紧随指挥员的身边。至今蒋庆泉脑海中还能浮现出当年这位营长绕过密密麻麻战友们尸体下山时的身影。营长走后蒋庆泉组织这些能动弹的轻伤员继续战斗到最后一刻,直到身受重伤昏死过去被敌人俘获。60多年过去了,如今他对这位“可敬可爱”的营长仍耿耿于怀。假如这位营长还活着,今年已经89岁的蒋庆泉一定要面对面亲口问这位营长,当年在激战的关键时刻你为什么要抛下我们独自离去?你要独自离去要向团部或师部汇报战况,我的步话机比什么都管用,既快又方便,又能解决问题。这让当年战场“王成”、今天的蒋庆泉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也许成为他心中永远抹不去的一道阴影,一个永远解不开的结!

其实,埋藏在蒋庆泉心底最大的愿望是找到他的老战友陆洪坤。想当年,在23军67师的直属通讯连,陆洪坤直呼蒋庆泉为“小鬼”,而蒋庆泉直呼陆洪坤为“胖子”。2008年9月某天,两位80多岁的老人在电话里首次通话时谁也没忘记喊对方的“小名”,这边的陆洪坤对着电话筒声嘶力竭地说“小鬼......”,那边辽宁省锦州市松山新区大岭村的蒋庆泉对着电话大叫“胖子......”一段令人窒息的沉默过后,电话筒里传来了蒋庆泉的嚎啕大哭,顿时两位老人声泪俱下,相隔一二千公里距离的两位80多岁的志愿军老兵在分别近60年后,终于联系上了,那天,他们在电话里聊了很长很长的时间,谁都不愿放下手中的话筒。

为什么蒋庆泉几十年来拼命要找陆红坤,而陆洪坤几十年中也是千方百计找蒋庆泉,这也是当年洪炉在网络发文章《呼唤“王成”》的关键之处,同时,也是我这次到溧阳人民医院采访陆军先生的问题的根本所在!

那天,陆军对我说,蒋庆泉老人的心结几十年来一直埋藏在心底,当时为什么没“向我开炮”?只有找到与他直接通话的陆洪坤才能知道一切。同样,我老爸也只有找到蒋庆泉才能告诉他为什么没有向他开炮的原因。

在陆洪坤的记忆里,当时他的位置在67师201团指挥所,负责与前线的蒋庆泉直接通话。蒋庆泉最初呼叫的炮火攻击点是阵地前60米。起初,他们的通话是用暗语“撒花生米”(开炮的暗语),但很快,蒋庆泉就直接喊“开炮”了。他要求的炮击点越来越近,到阵地前10米时,陆洪坤不敢应答了:“太近了,你怎么办?”步话机中的蒋庆泉急得直接开骂:“别扯淡了,鬼子到我门口了,向我的碉堡开炮。”后来,步话机中又传来了蒋庆泉的报告:“炸到我了!”“共产党万岁!”直到步话机陷入彻底的沉寂。

同是步话机员,又是平时要好的兄弟,陆洪坤相信蒋庆泉已经与敌人同归于尽了,既心碎又激动。战斗结束后不久,他和同时值班的战友谷德泰,把蒋庆泉的事迹向上级进行了汇报。23军战地记者洪炉听说此事,很快找到陆洪坤和谷德泰采访,写成了战地通讯《顽强的声音——记步话机员蒋庆泉》。文中,他把“向我的碉堡开炮”简化成了“向我开炮”。

那么,当时蒋庆泉和几个负伤的战士在山头碉堡拼命阻击四面围上来的敌人时,从敌人距离碉堡60米开始到最后10米,蒋庆泉一直呼叫指挥部开炮,因为即使蒋庆泉和几位重伤员牺牲,也可以歼灭冲上山头的所有敌人。为什么我方不开炮呢?

直到今天,蒋庆泉对炮兵还是恨得要命。有一次他和儿子参观在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在石岘洞北山战斗展台,蒋庆泉看到一幅炮兵阵地的照片,老人突然犯了倔脾气,一定要把照片撕下来,儿子费了很大力气才将他架了出去,可见老人对当年炮兵为什么不向他开炮一直耿耿于怀。

2008年的国庆节,蒋庆泉在儿子的陪同下,到江苏宜兴官林找到陆洪坤,他终于可以问出那个埋在心底半个多世纪的问题:“为什么不开炮?”陆洪坤给出的解释是,当时炮兵没有炮弹了。蒋庆泉起初并不能接受:“仗打得那么激烈,怎么能没炮弹呢?”

2010年,原23军67师201团副团长后任23军军长的黄浩最后彻底解开了蒋庆泉心中这个结。他在回忆录《烽火忆当年》中写道:“于树昌与蒋庆泉的事迹相同,被宣传出去了。而最早被发现的英雄蒋庆泉,却被埋没了。连他的名字都被忘记了,我为此深感遗憾。”对蒋庆泉一直不能释怀的“为什么不开炮”,黄浩告诉他,确实是炮弹供应出了问题。当时战斗已经进行了两天,弹药消耗惊人,志愿军根本打不起和美军的长时间炮战。

当蒋庆泉追问后续的支援,为什么4连上去之后,6连没有跟上?黄浩说:“是我让6连撤下来的。6连当时打得只剩5个人了。为了支援你们,牺牲了5个连长。”至此,蒋庆泉的心结完全解开了。他曾经深恨自己没能死于战场,那是因为英雄的身份被“战俘”完全遮蔽。他终于将这一切释怀,因为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活着才是最大的幸福。

 

陆洪坤1953年摄自朝鲜前线

 

当年电影《英雄儿女》王成“向我开炮”的情景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