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5年06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综合新闻
2015年06月08日

告别“烂麦场”

阅读量:789    本文字数:1400

(邵曦乐荆和平董扣新)2012年的那季“烂麦场”,溧阳种粮大户至今仍记忆犹新。那年全市因“烂麦场”损失在50万元以上的有10多户,其中社渚镇种粮大户汤芳伢损失100多万。没想到今年麦收时节,老天又故技重演。然而,今非昔比,面对劈头盖脸的滂沱大雨,溧阳农民镇定自若雨隙抢收,全市近40万亩小麦于5月中下旬自西向东陆续开镰收割,截止6月5日己全部收割结束,没有“烂”掉一亩小麦。“烂麦场”成为一去不复返的历史,人们在生出无限感慨的同时,将目光聚焦于烘干机……

小麦烘干要开后门

“从5月24日开始收割,几乎一直是在雨隙中抢收的,到6月2日夜里8点,5000亩小麦全部收割结束。”在南渡镇种粮大户许木清的烘干房里,身上充斥着机油味的许木清一脸疲惫地告诉记者。偌大的烘干房里,一字排开的烘干机正不停地转动,员工们忙着在“放麦”———把收割机中装满的麦粒通过管道转输到卡车上。不用装袋,满载小麦的卡车直接开到镇上的粮管所那里卖了。“要是没有烘干机,今年小麦即使抢收上来了,也会全部烂掉”。许木清回忆起2012年烂麦场的情景。那年他整整烂掉600亩小麦,损失五、六十万元,现在想想都心疼。也正是从那年起,许木清下定决心要装烘干机,从2台到现在装了15台,一天能烘干150吨小麦。自己的小麦烘完了,许木清就搞“创收”帮别人家烘。周边种粮大户纷纷上门求助,为烘小麦不少人套近乎、拉关系开起了“后门”。许木清只得定下规矩:先给合作社社员烘,而后按次序排队。

在溧阳,烘干机不仅仅是种粮大户的“专属品”,而且开始在社会化服务方面大显身手。强埠村做工程的小老板李震去年购了5台烘干机,秋收一季烘稻400万斤,收入20多万元。今年李震又购买了3台烘干机,8台机三班倒,一天24小时歇人不歇机,每天烘10万多斤,来烘干小麦的“麦客”络绎不绝,服务辐射到河口、南渡等地,少的几万斤,多的几十万斤。到6月4日,李震已为58户“麦客”烘干小麦120万斤,每担烘干费只收5元,收入蛮不错。

“烘干机好处太多了”

假如说,溧阳粮食生产已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的话,那么,烘干机是真正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下转2版)

(上接1版)它完全改变了农民看天种粮的宿命。上兴镇毛家村怀刚农机合作社社长黄怀刚说到烘干机的好处如数家珍:一是保证了粮质。由于小麦烘干均匀、水份达标,便于粮库储存,确保了安全系数;二是卖到了好价格。由于从收割到最终烘干卖到粮管所,小麦一粒不落地就走完全程进仓不落地,完全符合“国标”,出售时不扣水份杂质,每担小麦要比翻晒的多卖5元左右。黄怀刚今年夏收小麦90多万斤,光这就增收4、5万元;三是节省了成本。收割时收割机直接将小麦打到车上拉到烘干房,不需人工翻晒,每亩只要几十元运输费,而人工翻晒每亩田上花力资等费用最起码要百来元。

农民看好烘干机

“现在没烘干机已经不能种小麦了,明年吃饭不成都要装几台。”平城村种粮大户吴文忠对记者说,今年他收获的250亩小麦全都请别人帮忙烘干的,因而他对烘干机特别看好。和吴文忠一样,如今不少农民尤其是种粮大户对烘干机趋之若鹜。这完全得益于溧阳市委、市政府对夏粮生产的重视,为鼓励农民购置烘干机,市政府出台了奖励政策,并及时发放到位;同时,实事求是帮助解决烘干设施用地难等问题……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大大刺激了农民购机热情,今年上半年,全市一下子新增烘干机123台,现保有量达到364台,日烘干能力达到5000吨,烘干设备首次超过国有粮食收购部门,在全省市县中遥遥领先,其中99%是农机合作社购买的,他们在服务自身的同时,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使得“烂麦场”成为历史。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