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藏禅寺三大宝
□ 芮金川 杨菁
宝藏禅寺,坐落在横贯溧阳、句容间的瓦屋山之巅。瓦屋山位于溧阳市竹箦镇北端,这里群山逶迤,主峰突兀耸立,山顶有千亩平坡,远远望去似青瓦所盖,故名为瓦屋山。在瓦屋山海拔352米之山巅,有一座高高耸立的玲珑塔楼,那就是千年古刹宝藏禅寺的山门。
据《溧阳县志》记载,此寺始建于唐代天宝五年(747年)。那时,安徽九华山金地藏二弟子道明大和尚到瓦屋山,建造了宝藏禅寺,寺中僧侣近百人,佛殿、藏经楼及僧房有99间。规模毫不逊色于同一山脉的茅山道院,号称“小九华”。迄今1200多年,历尽沧桑,迭遭兵燹,屡毁屡建。1937年“七七事变”中,日寇侵华,寺庙被焚成瓦砾。
时岁更替,欣逢盛世。改革开放后,1993年起,宝藏禅寺开始重建,现已初具规模。新建的宝藏禅寺,庙宇宏广,大殿雄伟,洁净优雅,占地一百余亩,周围景点遍布,自然风景秀丽迷人,人文景观,轶闻趣事,俯拾皆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宝藏禅寺焕发出迷人的魅力,寺院在外界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日常游人、信士香客络绎不绝,如遇庙会和佛事,更是人山人海,非常热闹。2010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寺院庙会,香客竟达6000多人。在溧阳发展大旅游的今天,瓦屋山被市委、市政府列入“两山两湖”(天目湖、长荡湖、南山、瓦屋山)旅游开发规划,并锁定为创建第四个4A级景区的目标。宝藏禅寺在该市统战部、民宗局与属地竹箦镇党委、政府等部门的重点扶持下,历尽艰难,终于修复一新,重现名刹雄姿。目前,宝藏禅寺有三大“宝”。
华东最大石狮
宝藏禅寺山门前,有一对大石狮子,双目圆睁,英姿勃勃,威风凛凛,这对石狮子是江苏扬中市丁俊龙、姚春英、丁文松等10位居士于2004年赠送的。这对石狮子高度为3.6米,各尊重量为18.3吨,雄踞在352米的山巅之上,号称“华东第一狮”。
仔细观看,这对石狮子带有江南特有的雕刻艺术特征。一般都采取蹲式,体型略瘦,雌雄成对,互为呼应。雄狮子头有卷毛,口含石珠,脖子上系一条石刻彩带,挂着铃铛或红缨,昂首挺胸,足踏绣球,十分威武,大有长吼一声,震慑百兽的气概。而雌狮则往往是满头微卷的毛发,双目微闭。身上有八只小狮子,足下还抚慰着一只顽皮可爱的小狮子,显得温良驯顺,和蔼可亲。
在古代,石狮子有驱魔避邪之说,所以自宋代起,溧阳城乡的一些寺院就在门前设置石狮子,到明清两代越发普遍了,不但成了官衙门前的标志,一些有钱有势的人家,门前也装饰石狮子,就连小街小巷的人家,也雕刻狮子镶嵌在外墙上,或雕刻在石柱上,这些小石狮子,大小不满盈尺,十分玲珑活泼。
由宝藏禅寺山门前的“华东第一狮”,联系到溧阳市境内的石狮子,有不少是可以作为文物保护了。如溧阳城高静园门口的,溧城镇夏庄村大路旁的,新昌淦西村的,原在明代建筑楠木厅前的石狮子等,它不但构成了溧阳的一道风景,也增添了溧阳古城的古典韵味。如今,溧阳城中河的两岸,几十里长的河畔,每隔两米就有一只石狮子;原江苏省溧阳中学校园内,红屿桥上就有38尊石狮子。
苏南最大宝殿
宝藏禅寺新建的大雄宝殿坐落在海拔352米的山巅之上,已于2010年12月竣工,并已向游客开放。新建宝殿气魄宏大,彩绘精细;花岗岩栏杆,用料考究;石刻浮雕,栩栩如生。
新建的大雄宝殿总投资1500多万元,高度32米,宽度35米,堪称苏南地区最大的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中央重塑的释迦摩尼佛像高度为6.5米,相当于两层楼高,可谓在苏南独树一帜。佛龛前两侧各悬挂一盏琉璃灯,上绣极乐世界山水宝树图,宝树闪光,山水生辉。再往前悬挂“佛光普照”,金黄色帐幔一幅,两边下垂各绣金龙一条,两侧各挂六幅宝幡,上绣莲花及“南无地藏王菩萨”等圣号。两旁的十八罗汉采用敦煌石窟的泥塑古彩传统工艺,属全省佛教寺院的首创。
宝藏禅寺大雄宝殿的重建,奠定了它在全省佛教界的地位,也为瓦屋山发展宗教旅游和溧阳创建第四个4A级旅游区充瓦屋山挟江南山色之秀丽,融群峦灵气之精华,峰峦奇秀,峭壁突兀,云雾飘渺,可谓山山显秀,移步换景,古时即为旅游胜地,引来了无数骚客。相传,秦始皇嬴政、吴大帝孙权、明太祖朱元璋、苦吟诗人孟郊等多曾涉足于此。李白游览溧阳北湖亭,笔墨却不在北湖,相隔数十里外的瓦屋山倒引得他诗兴大发,写下了“朝登北湖亭,遥望瓦屋山”的著名诗句。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是用脚亲自丈量了溧阳洞山的,在溧阳,他将最华丽的诗句献给了瓦屋山———“瓦屋如云春作花,华阳绛气属青蛇。中开百尺仙人掌,摇漾金光落紫霞”。清代状元马世俊毕竟是溧阳人,他生前既留下了“瓦屋成高筑,平岚净远氛,阴晴峰变化,俯仰气氤氲”的优美诗句,还将瓦屋山选作了自己百年后永远的居所。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幼子陆子遹任溧阳知县时,甚至将自己的家迁至瓦屋山南麓的陆笪村,现此处陆姓便是他的后裔。瓦屋山巅上的宝藏禅寺与安徽九华山佛教具有历史渊源关系,是地藏菩萨的道场,故瓦屋山又有“小九华”的美誉。
目前,溧阳有合法佛教活动场所14处,如天目湖畔的报恩禅寺、瓦屋山之巅的宝藏禅寺、溧城镇梅园村的白龙寺和东升路上的弥陀寺、竹箦镇西芮村的飞来寺、埭头镇山前村的崇宁寺、南渡镇旧县村的胜因寺、社渚镇朱村村的圆通寺和梅山村的静修禅院、上兴镇曹山的京林禅寺和练庄村的岫云禅寺、上黄镇山下村的东岳庙、天目湖太公山龙兴寺。在这14处寺院中,宝藏禅寺为了提高寺院的知名度,注重了佛教文化。除李白、汤显祖、王维、孟郊等历代文人曾流连于此,留下颇丰的诗篇外,2005年以来,寺院邀请了江苏省诗词协会、常州舣舟诗社、镇江多景诗社和溧阳天目湖诗社的120余名著名文人、离退休干部到宝藏禅寺采风,撰写了218首古体诗词、80多幅精妙楹联,编写出版了13万字的《宝藏禅寺》一书。这样可以说,在溧阳市的寺院中,宝藏禅寺现有的诗词楹联为最多。现选载几首,以飨读者。
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国散文诗协会副主席、著名诗人丁芒撰写的《七律·宝藏寺结佛缘》:劫波历尽欲参禅,遍顾神州觅好山。心外原来无别佛,诗中恰可结真缘。宝藏寺畔淋新绿,瓦屋山前耀旧颜。一望湖山如画里,畅怀吐却百年寒。
江苏省诗词协会副秘书长、《江海诗词》副主编、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舒贵生撰写的《七律·题瓦屋山宝藏寺》:翠叠千层瓦屋山,林涛万顷汇禅源。塔楼高耸香云绕,殿阁宏开宝起环。梵馨声清泉和韵,龙池水净佛栖莲。风生竹海激森爽,凤尾摇情送客还。
江苏省诗词协会副秘书长、原驻外大使馆经济参赞陈伯涛撰写的《七绝·游瓦屋山宝藏寺》:宝山林茂郁葱葱,古寺金光立翠中,岚影常随禅唱永,松涛悦耳涤心胸。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苏省诗词协会副会长、常州舣舟诗社社长羊汉撰写的《游瓦屋山宝藏禅寺》:盘纡曲道上云台,翠竹山幽不染埃。莫道禅门无戒律,清风不许俗人来。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常州舣舟诗社副社长、《舣舟诗荟》副主编章之駉撰写的《风入松·瓦屋山谒宝藏寺》:无边苍翠隐人行。岭上白生。回环蟠屈登高处,境开朗、日丽风轻。客至山门思定,鸟鸣萧寺心情。无根岁月谈飘萍。兴废几消停。九华香火重续。更延绵、殿阁峥嵘。礼佛欣随钟鼓,逃禅且去听经。
江苏省诗词协会会员、江苏省溧阳中学离休教师赵敬之撰写的《七律·宝藏禅寺》:宝藏古刹宫瓦屋,气宇嵯峨象万重。金碧辉煌香雾霭,朱门灿烂瑞烟浓。岚阴时绕三春岭,云色常迷竹海峰。洗去尘嚣幽境坐,翠微深处听疏钟。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常州舣舟诗社副秘书长桑凤岐撰写的《瓦屋山宝藏禅寺楹联》:“宝藏禅寺曾兴瓦屋遭倭寇纵火烧尽,瓦屋山何来宝藏赖道明化缘建成”。横批“重铸辉煌宝寺”。
古今文人墨客留下无数赞美溧阳的诗词,为提高溧阳在外界的知名度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