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3年02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影像溧阳
2013年02月25日

中国铜版画奠基人陈晓南

阅读量:424 本文字数:1690

陈晓南先生于1907年出生于江南古镇———戴埠镇陈家村,毗邻风景奇秀,山水相依的天目湖旅游度假区。1931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艺术大师徐悲鸿先生,主攻中国画。深得徐悲鸿先生的喜爱,成为徐悲鸿先生看重的得意弟子。

1946年冬至1950年春,陈晓南先生由徐悲鸿院长推荐,用庚子赔款的费用到欧洲考察学习,进行中西方文化交流。在英国他参观了大英博物馆,广泛接触了各种流派的艺术,对英国的铜版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晓南先生在英国伦敦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从P.鲁宾逊教授,专攻铜版画艺术。1948年在英国举办了“陈晓南伦敦画展”,展出了山水、花鸟等中国画作品五十件,介绍了中国传统的山水、花鸟画,展示了东方绘画艺术的风采。

新中国成立不久,学业已成的晓南先生应徐悲鸿先生之聘,决然返回祖国,到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在归国途中他受徐悲鸿先生之委托,特意经过新加坡,将悲鸿先生在抗战时期委托好友黄曼士密藏于新加坡的一千多幅书画珍品(计九箱),运回祖国。这些极其珍贵的作品,浸透了徐悲鸿先生一生的心血,如果遗失这批作品,今天的徐悲鸿纪念馆将会黯然失色,晓南先生为此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晓南先生回国后在中央美术学院筹建中国第一个铜版画工作室,并担任徐悲鸿院长办公室副主任和中央美术学院工会主席,同时教授水彩画和铜版画,为新中国培养第一代铜版画人才。

1953年徐悲鸿先生病故,周恩来总理指示筹建徐悲鸿纪念馆,选派了吴作人任馆长,陈晓南任副馆长,并具体负责收集、整理、研究徐悲鸿先生的遗作。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们编辑出版了《徐悲鸿彩墨画》一书。

建国后的十年是晓南先生的创作盛期。创作了铜版画《浇钢锭》、《雪天的早晨》、《白洋淀上》、《建设中的新背景》、《船台晨曲》等代表作品。

1961年晓南先生调广州美术学院任教,开创广州美术学院铜版画专业,潜心致力于版画的教学、创作和带研究生工作。文革期间,晓南先生受冲击,一批优秀作品散失。

晓南先生不但是一位热心于艺术教育事业的好教授,也是一位著名的铜版画家。他创作的《伦敦南郊》、《建设中的新北京》、《浇钢锭》等都是极其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明显地受到著名铜版画大师勃朗琼的影响,强调明暗调子的对比及光的效果。同时,他把纯粹西欧古老的艺术形式和中国民族艺术传统相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如《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以及木刻《万古常青》,十分明显地是运用中国花鸟画的构图和线条来创作的。晓南先生从艺六十余年,他辛勤劳作,无私奉献,把他的全部精力献给美术事业。在中国画方面他继承了徐悲鸿先生的风格,但又有自己的特色。傅抱石先生曾评价说:“晓南兄近岁多作人物花鸟,往往见新意于轨度极为难能。”,徐悲鸿先生在重庆时曾对一些老画家说过“陈晓南画的荷花不在张大千之下”的评论。

陈晓南打开了中国现代艺术通向铜版画创作圣殿之路,在中国美术界和中国新兴的铜版画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他是中国铜版画教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其光辉业绩永载史册。

自20世纪30年代离开溧阳后,晓南先生与家乡联系较少,家乡人因此对他了解甚少,但他却始终没有忘记曾经哺育他成长的家乡,并将一批书画作品赠送给溧阳的亲朋。晓南先生1993年10月14日病逝于北京同仁医院,享年八十六岁,按中国人叶落归根的传统,葬于戴埠南山。

(本文编撰参考了陈晓南先生的儿子、原国防科技大学教授陈德民先生提供的《墨香悲秋———晓南先生纪念集》,及中国书画研究院艺委会委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陈士庆作的《天南海北溧阳人-中国现代铜版画教育奠基人———记陈晓南先生》)

(文君)

▲陈晓南铜版画代表作《浇钢锭》

▲1931年徐悲鸿与中央大学艺术系部分同学合影。(右二为陈晓南、中间穿长衫者为徐悲鸿)

▲陈晓南1981年春节作《白荷》

▲1947年,陈晓南(左一)与张安治、张蒨英、吴作人、费成武在伦敦合影

▲40年代,傅抱石先生对陈晓南艺术事业的评价

▲1939年6月,陈晓南参加了由周恩来、郭沫若、老舍组织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日协会十三名成员组织的作家战地访问团,到晋察冀太行山、中条山等八路军抗日根据地进行访问、作画、写生活动。(下蹲者为陈晓南)

▲戴埠陈晓南的亲朋收藏的陈晓南的画作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