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溧阳解放“三步曲”
——纪念溧阳解放70周年
□ 《溧城镇志》编纂办公室
编者按
1949年4月25日溧阳解放,到今年4月25日整整70周年。70周年来,溧阳人民经历了从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后的富起来,再到现在奔向强起来的三个阶段。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永记党的恩。为了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行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和爱家乡的教育,激发全市人民爱党、爱国、爱溧阳的热情,《溧城镇志》编纂办公室在编写“镇志”的过程中,收集了解放溧阳、接管旧政权、建立新政权方面的有关资料,编写了《溧阳解放“三步曲”》一文,以飨读者。
各界人士集会游行庆祝溧阳解放 供图:少鹏
第一步 解放溧阳城
1949年4月20日,蒋介石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百万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三军,突破蒋军长江防线后,迅速朝金坛、溧阳、徐舍(属宜兴)方向攻击前进,截歼从南京方向溃逃溧阳之敌。
24日早晨8时,六十九师在金坛南门截歼残敌五十一军后续部队一部,俘敌200余人,查明敌五十一军于凌晨4时向溧阳方向逃窜。
25日下午3时,六十九师前卫二〇六团一营,经30多公里急行军,到达溧阳城北;派出侦察员查明溧阳城内有敌五十一军后卫部队,配备美式武器,据守城防工事,还有县保安大队,约800多人。
根据敌情,二〇六团一营指挥员认为:攻克溧阳城,宜智取,不宜强攻,于是命令一连指战员全部换上国军服装,乘黄昏之际,从北门大摇大摆地进入溧阳城,二连、三连紧随其后。敌哨兵问:“哪一部的?”走在队伍前面的尖刀班的战士们大声地回答:“二十八军掩护部队”。全连指战员顺利进城后,迅速抢占有利地形,指挥员一声令下:“打”,战士们象下山猛虎扑向敌人。一营在南门街口与敌激烈交火,歼敌后,乘着夜色,迅速扩大战果。一连沿着南门街朝南攻击前进,切断京杭国道溧阳南门段,阻敌南逃。二连、三连向西攻击前进。敌团部在汽车站附近,依仗房屋坚固、火力凶猛、人员众多之优势,负隅顽抗,阻击我二连、三连的攻击。三连袁昌龙小组避开敌正面火力,从侧翼越过房屋,直捣敌指挥所,击毙敌团长。一营占领汽车站,切断京杭国道溧城西门段,控制了城内主要道路。
二营、三营跟随一营进城后,向城内守敌猛攻。到晚上8时,全团歼敌800余人,缴获30多辆汽车和其它军用物资。至此,溧阳县城解放,随即实行军事管制。
据被俘虏的敌副团长交待:25日夜,敌五十四军、二十八军、五十一军、四军等残部及南京警备部队,沿京杭国道已抵溧水地区,明天必经溧阳城。
获知敌军即将抵达溧阳的消息后,六十九师决定部署阻击。战场选择在仙人山至胡桥一线。部队向仙人山方向移动,占领“七里岗—仙人山—小金山路段公路两侧有利地形,”构筑防御工事,组织火力,构筑炮阵地,控制制高点,沿公路向南渡方向派出警戒哨,随地形布下口袋阵,做好拦截、歼灭南逃之敌的准备。
26日上午10时许,溃逃的敌人约两个团,进入仙人山地域,当他们行进到我军预设的伏击圈时,埋伏在七里岗高地两侧的二〇六团二营五连首先开火,用密集的火力封锁公路,阻敌前行,打得敌人晕头转向;设置在仙人山上的团迫击炮连,居高临下,集中火力,打击敌行军队伍的中部和尾部,炮弹在敌群中开花;六连在公路的南侧朝北面打,拦腰阻击;四连迂回到敌军队伍的尾部,执行扎口袋底的任务。处于行军状态的敌两个团,被切成一段一段,分散在“七里岗—仙人山—胡桥”一线的公路上,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朝公路北侧的山坡、田野逃命,三营则向公路北侧的溃逃之敌出击,与敌展开近战。
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军六十师一七八团,25日早上,接到新的命令:经后周朝上兴方向前进,切入京杭国道上兴老河口段,围歼溃逃的国军。一七八团立即从金坛社头镇出发,经别桥、后周朝老河口方向前进。京杭国道上,从南京溃逃而来的国民党政府的要员,党、政、军、警人员及其妻儿,散兵游勇,各种车辆,挤满公路,争先恐后,朝南涌去。一七八团截住溃逃人员,派出政工干部,宣传我军政策:私人物品一律不缴,枪支弹药、军用物品全部上缴,个人行动自由,概不干预。查明敌先头部队已经朝南渡方向逃窜。一七八团离开公路,沿小路追击南逃之敌。经过旧县安中里,向开明绅士李学书借大米2000斤,补充给养后,继续沿小路朝溧阳城方向追击敌人。
26日上午,当二〇六团在仙人山地域堵截敌军的战斗打响时。从安中里抄小路赶来的一七八团,在胡桥附近,协同二〇六团围歼敌人,俘虏敌人近千人,连李宗仁将军小伙房的厨师老广东也成了俘虏。下午,一七八团经溧阳城,休息10多分钟后朝戴埠方向追击敌人去了。
二〇六团经两个多小时的战斗,歼灭敌二十八军炮团、九十六军暂五师补充团、以及南京联勤总部、南京警卫团各一部,几十辆汽车、炮车瘫痪在公路上、山坡上。二〇六团立即打扫战场,清理物资,收拾枪支弹药,押送1869名俘虏,到茭山北面的圩田里集中。
26日下午2时,六十九师师部率二〇五团赶到溧阳,立即投入新的部署。下午3时左右,敌五十四军后续部队来到胡桥,见势不妙,企图夺路朝周城、社渚方向逃窜。六十九师全面出击,敌军混乱不堪,无法组织有效抵抗,纷纷缴械投降,战至下午7时许,歼俘敌9000余人,缴获大批物资、装备。
走在五十四军后面的几万国军,看到京杭国道被堵,立即从石街头、老河口、天王庙朝广德、郎溪方向溃逃。(后被人民解放军围歼在广、郎地区。)
至此,溧阳全境解放。
第二步 接管旧政权
1945年10月,新四军北撤以后,留守江南的中共太滆分工委组织了太滆地方武装—南山游击队,在苏、浙、皖边区,与国民党顽固派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战胜了敌人无数次的清剿,建立了游击根据地,拥有一支300多人的队伍,他们英勇顽强、勇猛善战,就像刺入敌人心脏里的一把尖刀。
1949年4月初,在广德与溧阳交界处的深山密林中的一个小村里,游击队召开战前动员会,传达苏浙皖边区工委的指示:配合解放军,消灭敌人,解放江南,做好宜、溧、广、郎的接管准备。
游击队决定兵分三路:一路留在广德、郎溪,坚持原地斗争,保卫游击根据地;一路由徐行、胡求真率领,向张渚、宜兴挺进;另一路由张之宜、胡惠民率领,向戴埠、溧阳挺进。
4月21日,游击队解放山下桥乡(江苏省保安团团部驻地),接管山下桥乡公所,解散伪乡中队,没收冯家边地主武装,缴获20多支步枪,以北塘、山下桥的贫雇农、青壮年积极分子为基础,组建一支40多人的民兵武装,维持地方治安、迎击溃逃的国军散兵。
4月25日中午,游击队解放了戴埠镇。不久,有群众报告:西面几里外有敌军向镇上涌来。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游击队迅速撤到镇外,抢占镇西南两公里处的制高点——文武岭。文岭和武岭为南北对峙的两座小山,仅几十公尺高,往东可达宜兴张渚,往西可抵溧阳社渚,控制文武岭,就扼住了这条东西通道的咽喉。
游击队刚刚占领文武岭,溃逃的敌军从西面涌来,游击队突然开火,一下子就把敌人打懵了,乱作一团,撂下大批武器,各自逃命,游击队也不追击,派出部分人员收集武器。后续敌军又涌过来,游击队又是一阵狠打,如此反复,缴获了许多武器。
傍晚,游击队从文武岭撤下来,赶往金山里宿营,在金山里村口,又俘获了5个敌人的散兵。游击队见金山里不安全,来到野猪岕,住在一户地主家里,谁知半夜里又发现敌情,游击队立刻撤出来,在野猪岕村东的毛竹山里宿营。
26日上午,游击队再次进入戴埠镇。稍后,南下的解放军到达戴埠,游击队与解放军胜利会师。下午游击队在新桥勾山打了一个漂亮的狙击战,堵住溃逃之敌约一个营的人员,缴获许多枪支弹药和军用物品。
27日早晨,张之宜、胡惠民率领游击队向溧阳县城进军。
刚下燕山岭,就遇上被我军打散的国民党溃逃人员,连长顾炳华带领战士们猛打猛冲,大声呼喊缴枪不杀,吓得敌人丢掉枪支,四散奔逃。游击队捡起国军丢弃的武器,继续向县城前进。中午时分,游击队到达县城,在东西大街与南大街交会路口,等候在这里的二十三军政治部主任和六十九师师长谭知耕等部队首长迎上前来,握着张之宜、胡惠民等同志的手说:“同志们辛苦了,我们要继续前进,这里的工作就交给你们了……”张之宜、胡惠民他们进驻旧县政府之后,首先清除残敌,维护社会治安,张贴“安民告示”;第二筹集粮草,支援部队南进;第三配合部队疏散、遣送在溧阳战斗中俘获的近万名国民党土兵;第四主持溧阳军管会的工作。
按照上级对新区接管工作“先城市后乡村”、“各按系统、原封不动”的指示,溧阳县军管会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接管工作。对人员、物资、文卷进行档案登记、造册、封存和保管。
以下是接管旧政权党政系统的详情:
接管了国民党溧阳县政府的秘书处(包括人事室、统计室、庶务室)、溧阳县国民义务劳动团、溧阳在乡军管会。接管了财政科(包括县税捐稽征处、财政部江宁国税局)、田粮处(包括城乡办事处、竹溪办事处、南渡办事处、戴埠办事处)。还接管了教育科(包括民教馆、省立中学、县中、私立中学5处、淮阴师范、民报社、中心国民学校40处、保国民小学24处其中淮阴师范后来遣送回原籍)。
接管了国民党溧阳县警察局、法院、军法室、国民党县党部(三青团在内)。
接管了交通银行溧阳办事处、中国农民银行溧阳仓库、江苏省农民银行溧阳支行、江苏省农民银行戴埠仓库、江苏省银行溧阳办事处、溧阳县银行(官方资本占20%,私人资本占80%,当时已停业)。
接管了溧阳县邮局、电话交换所、电讯局。
另外,还接管了县公立医院、农业推广所、蚕丝改良处、合作室等机构。在农村,接管了3个敌区政府、1个直属镇政府。还接管了22个乡政府。
由于国民党溧阳县长刘古桂在解放前三天就带着亲信逃跑了,县政府的文卷档案,大部分被破坏,只留有部分桌子,几条凳子,几张床铺,其余什么都没有。县政府、县党部、警察局等部门的文件档案大部烧掉,人员逃走,仅找到少量残余文件。
邮电部门,人员全在,东西毫无损失,从未停止工作,接管后遣散了3人,其余全部录用。
银行系统——交通银行主任在解放前逃走;中国农民银行仓库主任解放前去南京,同去的有会计等3人,带去大卡车1辆及全部账册,后在杭州找到,物资、账册全部交清。银行系统的人员大部分录用。
田粮处和税务局的文稿、档案、物资基本完整;人员大部分录用(少数罪大恶极、与敌县长有关系者逃走),个别年龄大、无技术者遣散。教育科录用1人。法院院长、检察官逃走,物资毫无损失,除留用少数人员外,其余全部遣散。
接管旧警察机构后。立即抢救敌伪档案,大部分被敌人烧毁,尚存部分整理存档。警察全部逃跑,后逐渐收容警察69人,进行集中受训,留用35人(其中警官9人、警士18人、保安队3人、清道夫3人),其余遣散。仅收到少量物资。
国民党县政府、区政府逃散垮台;乡、保、甲等基层政权机构,除少数人员外逃,其余照旧办公。乡、保、甲人员一个未动,全部留用。根据中央对新解放区保甲人员的处理指示,以乡为单位对保甲人员进行集训。对旧政权中的一般工作人员,区别对待,慎重处理。对国民党骨干分子、劣迹昭彰、群众痛恨者,一律不用。其余人员愿为新政权服务者,宽待录用。背负血债、罪大恶极者交司法机关处理。邮电、银行、税务系统人员大多留用。教育、卫生系统人员全部录用。
在接管的同时,宣传新区政策,开展社会调查,对敌散兵游勇进行登记并遣返,到5月25日,接管工作基本结束。
第三步 建立新政权
1949年1月,中共华东局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做好开辟新区的人员准备,抽调了山东南海地区的一批干部,到设在山东滕县的华东党校进行培训、学习《入城守则》、《约法九章》、《矛盾论》、《实践论》等文章,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政策水平,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由华东党校二大队四中队的76名学员,组建一个县级建制的党政领导班子。4月1日奉命南下。4月4日到达淮阴。华东局协商组建了溧阳县的党政领导班子。4月10日到达泰兴,又增加了70多名苏北干部,按7区24乡(镇)的建制进行调整,重新调配了县、区、乡党政领导班子。
4月25日,南下干部渡过长江,在常州西北郊的大圩沟村停留3天。
4月28日,常州地委针对溧阳出现的新情况(南山游击队已接管了溧阳旧县政府),专门研究并重新调整了溧阳的党政领导班子。
4月29日傍晚,从山东、苏北南下的150余名同志以及常州地委为溧阳配备的两个排的50余名战士,和到金坛的170名同志乘小火轮从常州出发,30日中午到达金坛,深夜抵达溧阳。
5月2日,重建中国共产党溧阳县委员会,崔涛任县委代理书记。县委下设秘书处、宣传部、组织部、民运部4个工作部门。姜挹秋任宣传部长,胡惠民任组织部长,于吉仁任民运部长。
当天晚上,县委在城区中国饭店召开区委书记会议并布置工作。
5月5日,华东警备六旅(原苏北长江纵队)十七团二营进驻溧阳,与南山游击队(溧阳警备武装)合并,成立溧阳县总队,张之宜任总队长、崔涛任政委。区成立大队,乡成立中队。县、区、乡武装力量负责维护溧阳的治安、开展剿匪肃特。
5月7日,溧阳县人民政府成立。张之宜任县长,黄葆忱任副县长。县政府下设秘书处、民政科、教育局、财务科、款产科、生建科、卫生科、工商科、税务局、粮食局、公安局、司法科、邮政局、电讯局、电话总所、中国人民银行溧阳办事处等16个工作部门。县委、县政府各机关、部门共配备干部548人,其中外来172人,坚持游击战21人,新发展212人,录用143人。
溧阳县委、县政府成立后,立即进行基层政权的建设。解放前夕,溧阳设立4个区署、22个乡镇、341保、4680甲,形成“县、区、乡、保、甲”的政体结构。溧阳解放后,敌基层政权即被摧毁。县委、县政府指派干部分赴各区、乡(镇)。利用旧保甲人员,建立新的基层政权。全县划分7个区,24个乡(镇),建立了区委、区政府、乡(镇)政府。溧城区区委书记王羿、区长黎彬;南渡区区委书记姜国栋、区长辛大光;戴埠区区委书记汤永安、区长王章;别桥区区委书记刘美焕、区长王兴维;竹箦区区委书记宫钦鉴、区长于文斌;上沛区区委书记刘玉纯、区长黄宝正;社渚区区委书记王佐亭、区长黄日增。各区都建立了党委、区人民政府、乡镇建立联合党支部。到1949年年底,全县共有10个基层党委、13个党支部。县、区、乡(镇)三级政权的主要干部绝大多数为随军南下的山东和苏北干部。
随着区、乡(镇)人民政府的建立,在征粮征草、筹粮、借粮等支前工作中,在剿匪肃特、维护社会治安等工作中,涌现出一大批积极分子。到1949年年底,全县有共产党员295人(其中女党员23人),干部867人(其中女干部47人),青年团员6343人,农会会员92204人,妇女联合会会员57604人,民兵15000多人,为基层政权的建设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随着溧阳的解放,旧政权的垮台,新政权的建立,溧阳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