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蚂蝗打交道她走出一条创业路
(李虹)进入十月,竹箦镇西芮村苏平蚂蝗养殖场主人王苏琴异常忙碌,养殖场的蚂蝗即将进入收获季,每天她都要来来回回十多趟检查蚂蝗生长情况。
戴上斗笠,穿上罩衫,套上胶鞋,王苏琴猫着身子进入大棚,给蚂蝗投喂清洗干净的螺蛳。不久,这批蚂蝗就要进入市场了,王苏琴不敢马虎,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待在大棚里。
水产种类那么多,怎么会想到养殖蚂蝗?面对记者的不解,王苏琴连忙为蚂蝗“正名”。6年前,王苏琴通过一档电视节目了解到安徽省马鞍山市创源水蛭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蚂蝗的致富经。她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人工养殖的宽体金线蛭,不咬人不吸血,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在《神农本草经》里,有这样一段对蚂蝗的描述:“味咸平。主逐恶血淤血,月闭,破血瘕积聚,无子,利水道。生池泽。”作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味重要药材,目前国内药厂和医院对蚂蝗的需求量很大,但人工养殖蚂蝗的人并不多。
王苏琴从这里嗅到了商机,她和家人去了一趟创源水蛏养殖基地了解情况。回来后,王苏琴结合实际情况,又分析了养殖难度和回报成本,决定继续观望一段时间。
一晃5年过去,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王苏琴从事了十年的珠宝销售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她又亲自跑了一趟马鞍山,发现当地已经改用大棚网箱养殖蚂蝗,比原先的稻田养殖更为先进。养殖户搭建大棚后,在每年5月底将蚂蝗幼苗放入水箱中,定期投入饲料,10月初即可捕捞出售。
这次,王苏琴下定决心辞职回乡养殖蚂蝗,她流转了8亩地,搭建了13个大棚,投入百万元资金,决定大干一场。
创业的过程远比王苏琴想象的艰难。一年多来,基地里的蚂蝗患过皮肤病、肠炎,出现过大批量死亡,她只能一次次拍视频远程向其他养殖基地寻求帮助。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王苏琴逐渐掌握了蚂蝗养殖技术。
没有卖不掉的蚂蝗,王苏琴是听着这句话入行的。现在,基地的蚂蝗一到成熟季,马鞍山养殖基地就会过来收购。鲜货价格在240—260元每公斤,晾干后的价格更是高达1400元每公斤。2020年,王苏琴投了60万只苗,销售收入约30万元。今年,她加大投入,购入80万只苗,存活率达到70%,销售收入预计可达60万元,这让她对蚂蝗养殖的前景很有信心。
“丫头,以前你在城里上班,赤骨粉嫩的,现在晒得这么黑,太辛苦了。”即使现在走在村里,依然会有街坊亲友劝王苏琴重新找一份轻松的工作。但她却说:“我喜欢把实物抓到手里的感觉。”这个年轻的新农人享受着辛勤劳动带来的成就。未来,她想等蚂蝗养殖走上正轨之后,在自家基地打造留种、育苗、养殖、销售的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