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百亿项目从签约到首批产品下线需要多久?
溧阳,与“时代”加速
溧阳给出的答案是363天
(杨文静) 2021年12月29日上午,江苏时代LY5&6首条线产品下线暨量产仪式在江苏时代车间举行。作为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江苏时代在溧阳投资建设的四期项目,总投资不超过120亿元,达产后可形成年产30GWH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能力。这样一个百亿项目从签约到首批产品下线,仅仅用了363天。
时间最具说服力:
2020年12月31日,在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部,溧阳与宁德时代共同签署协议,江苏时代四期项目落户溧阳;
2021年1月28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2021年7月15日、25日,两大车间分别封顶;
2021年9月25日,项目设备设施陆续到厂安装;
2021年12月29日,首条线产品正式下线。
早春时节,项目开工的萌芽“播种”,着意了暑夏车间封顶的深度“耕耘”,秋意初上设备陆续进厂安装的丰硕“收获”,奠定了冬日暖阳里首批产品下线的深厚“蕴藏”。
“面对疫情频发等诸多不利因素,在溧阳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我们项目建设团队用了一年不到的时间,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目标。”在当天的首条线产品下线暨量产仪式上,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映明感慨万千。
自2016年溧阳牵手宁德时代,布局落子首个动力电池项目以来,历经5年多发展,到2021年,溧阳动力电池产业已集聚50余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产值429亿元,纳税12.2亿元,分别增长112.6%和281.3%,出货量占全省的50%以上。
如果说放眼世界,宁德时代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拥有过硬的技术实力、够大的市场份额、够强的行业地位。那么,在宁德时代全球战略布局中扮演着“桥头堡”角色的溧阳,也已然是全球动力电池产业领域内绕不开的存在。
在刚刚闭幕的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上,市委书记徐华勤提出:作为溧阳,既然地处苏南富饶地,就应该朝着与苏南发达地区相匹配的城市能级去自觉努力;既然追求示范长三角,就应该有主动参与世界级城市群产业分工、贡献产业力量的自觉担当。
而更高的效率、更优的服务,正是溧阳迈向苏南第一方阵的强大核心力量之一。
此次项目的“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只是近年来以“溧阳效率”优化营商环境、以“溧阳速度”推动项目建设的一个生动注脚。
而这绝非仅有,也绝非个例。
2017年5月8日,南航与常州市、溧阳市签署《常州市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溧阳市人民政府合作办学框架协议》;2018年4月9日,南航天目湖校区一期工程开工;2019年9月5日,随着2100余名师生的到来,南航天目湖校区正式开学。
2020年6月20日,溧阳市与新加坡金鹰集团合作的超百亿元项目——莱赛尔纤维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溧阳;同年11月20日,项目开工仪式在溧阳市南渡镇新材料工业创新区举行,实现了“当年洽谈、当年签约、当年开工”。
近年来,溧阳始终坚持“效率就是生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刀刃向内的自我革新,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溧阳高新区首创的区域评估得到国家和省多位领导的肯定,在江苏省率先实质化开展的“信用承诺制”试点,实现了“先建后批、批建同步”的目标。
溧阳还在常州市内率先完成“3550”向“1230”提升,“1230”限时办结率高达99.5%,2017、2019、2020年3年获得省政府激励,企业开办专区在全常州复制推广。2021年,新增企业开办平均用时迈入“1”字大关,逐步向0.5个工作日目标靠近;工业项目领取施工许可证平均用时7.73个工作日;“联合竣工验收”制度不断深化,服务全市60个在建工业项目。
曾被企业形象地称为“万里长征”的行政审批层级多、环节多、事项多在溧阳成为了过去。
云程发轫,干霄凌云。
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吹响了“以迈向苏南第一方阵的崭新成果谱写生态创新绿色现代化的崭新篇章,为常州‘532’发展战略贡献力量,为苏南现代化建设先行示范区创造绿色崛起的县域样板”的冲锋号角。新的赶考路上,溧阳信心满满,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