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6年02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六版:连载/掌故
2016年02月02日

寻找“团城”记忆

阅读量:1070    本文字数:1905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植根一方城市的生命。为了传承千年溧阳城的文脉,彰显古城的特征特色,市委、市政府决定依托现存千年老城形制,恢复最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元素景观,为今人乃至后人营造一个古老而美丽的生活空间情景氛围。据此,我们特开设专拦,敬请广大读者、作者见仁见智,共同寻找“团城”珍贵脉络记忆,为“团城”建设献计献策。投稿请发送至电子邮箱tmhzhanggu@126.com。

 

回望学宫(二)

□ 史剑新

清嘉庆《溧阳县志》学宫图

 

蒋舒在学宫明伦堂恸哭过后,理衣整帽擦干泪痕回到老家山前村(今埭头镇山前村)。蒋舒是明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举人,到今安徽当涂县任教谕,后来退 居山前村,闭门著书,评纂二十一史。明清易代,他划一只小木船进入山北边的长荡湖,木船上装满四书五经等儒家典籍,他盘膝端坐芦苇丛中的船头上,伴天光云 影读经书,是躲避战乱,也是眼不见乱世为净。有一天在长荡湖上遇到一股不知是湖匪还是兵卒,他盘膝挺腰说,船上的物品听凭你们拿去,但不要损坏我的书籍。 举人蒋舒,真乃淡定之士也!蒋舒与陈名夏(今强埠雀杆村人)是同年举人。中举人10年后,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农历三月十五日,陈名夏考中进士 第一甲第三名称探花。一年后,陈名夏入清为仕,累官大学士,既贵且显,乃请蒋舒出仕。蒋舒推辞说,你行道帮助百姓,我明道启发学子,都一样不辜负老师。蒋 舒与陈名夏,都是明朝举子,可谓人各有志,如此乃尔。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公历10月16日),清朝在省城南京举行乡试考举人。当时,溧阳有高尚不屈者,如明朝秀才蒋种芳、周斯、周廷英、芮城、马世杰、马世俊、周其韬等数十人,坚决不参加清朝的科举考试。而明朝秀才史忠琇、费达、杨垂青等前往南京参加乡试,个个都被剃了头发。他们摸摸光光的额头,抚抚一根细长的辫拖,人人痛苦不堪,如何面对考卷面对父母面对祖先呢?他们虽然痛苦不堪,但溧阳有4位秀才狄敬、费达、周珽、沈濬考中了举人。

溧阳的学子们哭过了、痛过了、也犟过了,然而满清皇帝沿袭了明朝的科举考试制度,虽然要剃头发,然而似乎不像明朝之前的蒙元统治者那样歧视汉人,于是,溧阳的学子们擦干改朝换代的眼泪,平心静气继续苦读诗书参加科举考试。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溧阳有6位秀才参加乡试中举人:董粤固,马世俊,潘麒甡,赵異,周篆,史鹤龄。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16年前“高尚不屈”的马世俊参加会试中式,参加殿试以“满汉不宜异同”为策论,被钦点一甲第一名,即状元,时年已52岁。清朝入关第一代皇帝顺治执政18年,溧阳有11位举人中进士。自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至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其间253年,有96位溧阳藉进士。六年后,废除科举制。

隋文帝杨坚创立的以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沿袭1300多年,溧阳世代学子以儒家经典为本本,以“修齐治平”为人生价值追求,秀才、举人、进士层出不穷。今溧阳别桥镇马家村的马世俊是溧阳籍惟一一位状元,成为溧阳科举文化的亮丽符号。直到现在,溧阳人还以马世俊为骄傲,在美丽的天目湖畔还塑了马状元的等身坐像作为文化旅游品牌景观。

清朝267年,溧阳有142位知县流水般更替,其中9位知县相继带头捐出俸禄,力倡地方乡绅富户资助修建学宫。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溧阳知县周炜在倡修学宫时,按圣旨在文庙大成殿的棂星门前,纵向一左一右新建“道冠古今”、“德参天地”两座石牌坊楼。这是嘉庆皇帝诏令天下百姓遵守道德净化社会风气的一个文绉绉的标识。

溧阳学宫,坐北朝南,中轴对称,布局周正,俨然有序,环境典雅。到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有大成殿三大开间,雕梁画栋,重檐歇山顶,正中供奉孔子像。大成殿前,依序有戟门三间,棂星门与石厥一座。大成殿后是明伦堂即教室,五大开间,单檐硬山顶。明伦堂后是尊经阁,五大开间,上下二层,重檐歇山顶,是贮藏朝廷颁发的儒家经典的藏书楼或阅览室。尊经阁左边是县教谕的办公用房,右边是县训导的办公用房。教谕、训导,都是朝廷命官。教谕,主管县教育,正八品,主持县试,负责选拔录取生员兼为县学生员讲经书。训导,从八品,协助教谕,重点负责县学生员的德行教育。尊经阁后是一排排学生食宿等用房。大成殿棂星门南面有一块广场,广场前是泮河,泮河对岸有一堵斗形照壁,照壁两侧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字样的石刻,照壁背临南城墙,城墙上有一排突出的石块,石块上有圆圆的孔洞,用来插旌旗,也可系马缰。早年,文官坐轿从学宫东边过文德桥到照壁背面下轿,武官骑马从学宫西边过武功桥到照壁背面下马,然后无论是气宇轩昂的文官抑或孔武刚硬的武将,皆低眉顺眼弯腰款步回走,屏声敛息进入大成殿拜谒圣人。这是古代官员对圣人的虔诚恭敬,其实是对教化的庄肃姿态。如果今人想象此情此景,是否会有些别样的感悟呢?

清顺治十八年状元马世俊塑像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