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07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七版:文化
2022年07月26日

一碗凉鱼慰乡愁

□ 屈梦媛

阅读量:268    本文字数:1069

酷暑时节,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吃饭也不香。忽地想起家乡的凉鱼儿,这时只盼有一碗莹洁如玉的凉鱼儿浸在浆水汤里,浇上鲜红的西红柿、碧绿的韭菜、灰灰菜,再放一大勺油泼辣子,吃上一口,定能口舌生津,食欲大开。

凉鱼儿其实不是鱼,是一种面食,因形似蝌蚪,光滑如玉,所以也有人叫它“蛤蟆骨朵儿”。为什么叫“鱼儿”,大概是因它入口后滑溜如鱼,无需咀嚼便“游”入口腔、滑入咽喉直至肠胃,解渴解饿,还能驱散暑热。

小时候的暑假,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婆家度过的。外公一大早便到菜地里去劳作,我也跟去玩。等到快晌午时,又饥又渴,回到家,一进大门我就迫不及待地喊:“外婆,我要吃凉鱼儿!”

外婆闻声赶忙放下手里的活计,一边应着:“来了——”一边急急地迎出来给我擦汗、打扇子。外婆总是把“了”字喊成“撩”,尾音拖得长长的,音调像哄睡时唱的歌谣。

外婆在灶房里做凉鱼儿,我就倚着门框看。她瘦削的背影在灶台前忙碌着,动作熟练而轻快。现在想来,做凉鱼儿其实很费事,但是外婆好像乐在其中。她烧起柴灶,在筛好的面粉中加入清水搅成糊糊,等锅里的水一冒泡就徐徐倒入,然后用擀面杖顺着一个方向不停地搅拌,直至面糊糊渐渐变稠、凝成一团。锅烧多久,便要搅多久,不可有一刻停歇,不然便会粘锅焦糊。

做好的搅团,拌上料汁,可成一顿便饭。但要做凉鱼儿,还需得再多一个“漏”的步骤。外婆一手持漏勺,一手持饭勺,把打好的搅团舀出来倒进漏勺,用饭勺压着,直至搅团从漏勺的孔里流下,漏成“鱼儿”。漏勺下需放一个大盆,盆里装半盆子凉水,有冰凉的井水更好,这样冰出的凉鱼儿更劲道弹牙。

我特别喜欢看外婆漏凉鱼儿的动作,娴熟流畅,不疾不徐,像一支舞蹈。鱼儿的长短可以通过抖动漏勺来掌控,外婆总是依着我的要求,有时做长的,有时做短的,长长短短的“凉鱼儿”捞进碗里,倒入调好的浆水汤,撒上炒好的蔬菜,再舀一勺油泼辣子。白白红红绿绿一大碗,看着就食欲大开,再连汤带料地吃一口,酸香冰凉,沁入心脾,暑热顿消。

童年无数个长夏的苦闷,便在这一碗碗爽口的凉鱼儿中消解。长大后我离开家乡,因距离和时间的发酵,这一缕酸香变成了心头挥之不去的一抹乡愁。每次放假回家,我都会跑到外婆家,就像小时候那样,一进门就喊:“外婆,我想吃凉鱼儿!”外婆也总是像我小时候那样急急迎出来,一边摇着蒲扇一边应着:“来撩——”

像小时候那样倚在灶房门口看外婆漏凉鱼儿,还是一样娴熟的动作,只是那瘦削的背影已日渐佝偻,花白的头发慢慢变成满头银发。端着那一碗冰凉韧滑,酸香爽口的凉鱼儿,不变的味道,不变的爱,将我在异乡生出的惆怅与寂寥尽数驱走。

一碗凉鱼儿,可慰乡愁。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