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创新激荡山水间
□ 邹 迪
盛夏时节,天目湖畔“群星闪耀”:陈立泉、成会明、孙世刚、蔡荣根等院士领衔,超1000位专家学者齐聚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聚焦量子引力、动力电池、新能源装备、电动航空等领域,掀起一场场“头脑风暴”,叩响溧阳未来科创发展之门。
以山水之美凝聚创新之力。溧阳与中科院物理所的美好“联姻”,诞生了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4年来,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已成长为科研活力迸发、精英人才汇聚的“创新高地”,也为溧阳新兴产业链注入强劲动能,拉动新能源产业占比节节攀升。这里,创新的内在力量正在加速蓄积、喷薄释放……
聚链成群,搭建科创“大舞台”
从秀美的天目湖出发,沿长山路向北不到10里路,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便映入眼帘。中心建筑群依山傍水,悠然静谧,极富现代科技感。
立足物理所数十年技术积淀,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的落地便带着与生俱来的使命:致力于成为世界知名的科技创新和学术交流基地。中心以5位两院院士为核心的研发团队,主要瞄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前沿技术研发,着力解决华东地区企业在能源、信息、尖端仪器与智能装备等相关领域的关键技术需求,为溧阳在前沿科学技术、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今年5月,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入选2022年省级专家服务基地,成为常州市入选的第二家省级专家服务基地。
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的蓬勃发展,是溧阳围绕产业链丰满创新羽翼的一个缩影。自2016年宁德时代布局落子溧阳高新区开始,溧阳就主动与顶尖科研院所对接合作,围绕动力电池、智能电网、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厚植创新资源高地。
得益于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的磁场效应,方圆几公里内集聚了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溧阳智能制造研究院、东南大学溧阳研究院、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智能无人装备产业创新中心等10家高端科创平台,13家国家级院士、博士后工作站,近100家省级部门认定的各类研发机构相继诞生。
去年,溧阳位列中国科技创新百强县第12位,成功创成江苏省首批创新型示范县市。
优化生态,做大聚才“蓄水池”
溧阳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蓬勃活力,吸引着更多人才从“抢过来”到“抢着来”。
2021年,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与北京理工大学等18所知名高校共建“双创实践基地”,吸引了全国乃至全球人才来到溧阳创新创业。与此同时,天目湖储能研究院成立的学堂设立了260多门线上课程,为超3万名学员在线进行高质量的知识体系培训。随着线上线下齐发力,在2021年,该中心共举办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20余场,吸引各类专家学者来访溧阳累计超2500人次,其中院士50人次。
2019年1月,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博士后吴凡来到溧阳,任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科学家工作室主任、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他告诉记者,工作室里的“新溧阳人”团队来自天南海北,大多是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技大学的优秀人才。来溧阳3年多,团队已获批11项含金量极高的横、纵向课题,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的重点项目支持。
在科创平台的加持下,我市坚持“人才强市”战略。“十三五”期间,人才总量达到13.5万人,自主培育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专家1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B类专家1人;入选省“双创计划”双创团队1个、双创人才11人。
今年1月,我市出台了第三轮“天目湖英才榜”新政,不断升级创新政策体系,在创新创业、购房租房、工作津贴等方面给予人才全方位的支持;更把人才的安居、乐居,作为吸引集聚各类人才、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的头号工程,让人才“聚溧无忧”。
蓄势深耕,助推产业“加速跑”
通过搭建最强平台“引流”,拓展高层次人才“朋友圈”,从“概念”到“实践”、从“研究”到“市场”,一大批新技术、新成果加速转化,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以动力电池产业为例,自建立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以来,我市已集聚上汽时代、璞泰来、科达利、联赢激光等60余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构建起从电池正负极、隔膜材料、电池单体到电池系统的完整产业链,形成“链式发展”格局,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全国最完备的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如今,溧阳已站上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风口,阔步迈向千亿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
作为国内首家专注于新一代储能体系钠离子电池研发与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中科海钠是钠离子电池领域公认的头部企业,并在钠离子电池全生产链各个环节已掌握具有完全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2022年获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公司研发的1MWh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获评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
如今,和中科海钠一样,由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孵化出的天目先导、卫蓝新能源等一批批高科技企业,在细分赛道上依靠自主创新领跑市场,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领头雁”。
“我们希望更多的新技术在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开花结果。”对于中心的未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院长李泓有着更长远的规划和期待,“接下来,我们将对清洁能源、先进材料、先进制造、先进仪器设备进行布局,加速创新成果转化成看得见的‘生产力’,以形成闭环产业生态链,凝聚更强的产业竞争力。”
随着高能级平台的加快运作,一幅人才资源雄厚、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图景在溧阳徐徐铺展。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中心将紧密围绕国家“双碳”战略目标,聚焦储能、先进金属材料器件、高端仪器设备国产化、太阳能电池四大方向,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助力溧阳书写推进“532”发展战略的精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