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莓种植搭上“智能”快车
(吴叶飞)近日,记者在天目湖镇南钱村草莓产业园看到,大片的塑料大棚开阔敞亮,棚内草莓已到开花期,部分青绿色果实已经悄然钻出,香野、红颜、粉玉2号、宁玉、建德红……20个品种的草莓本月底将陆续上市。
天目湖镇南钱村草莓产业园是与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高红胜教授团队合作的架式草莓栽培技术体系。产业园内有现代化玻璃温室2座,占地8603平方米;标准化连栋大棚27个,占地53446平方米,同时配备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
天目湖镇南钱村种植草莓已有30多年,从一开始的露天种植到大棚种植再到现在的智能化架式栽培,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脚步迈得愈发坚实。在今年第一次“试水”中,南钱村草莓产业园负责人钱波勇敢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和他一起的,还有24户村民。他承包了1座5连栋大棚,种植了香野和粉玉2号两个品种。钱波告诉记者,无论是大小、口感、色泽还是产量,架式草莓都比地栽草莓胜出一筹。而与之配套的水肥一体化系统省工省力,有效节约了劳动成本,而且种植环境十分清洁,便于观光采摘。
肩高四米、顶高六米五的草莓大棚不仅非常开阔,还都与智能物联网相连。温度24.9度、湿度72.9%、光照12.9KLux……钱波掏出手机,向记者展示了此刻大棚中的环境数据,草莓智能生产平台上的技术参数也清晰可见。智能化大棚使用了温室控制系统,冬季可确保棚内温度不低于8℃,由此营造出有利于草莓生长发育的环境,比地栽草莓提早1个月上市、延迟1个月落市,整体采收期可达7个月。“我们园区集成应用农业物联网、基质料栽培等先进技术。今后,这些技术也会不断升级,比如可以在手机上直接调控光照强度等。”
对于未来,钱波心中有目标,也很有信心。钱波说,园区建设将以“城郊草莓农业体验”为主题进行总体布局和农业生产,根据“智慧农业、创意发展、生态休闲”的开发理念,以草莓种植为特色主导产业,其他水果种植作为补充,以农业带动旅游业发展,以旅游促进农业升级,打造集农业生产、科技示范、研学科普、休闲旅游、生态保护于一体的城郊草莓特色农业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