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1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七版:文化
2023年01月18日

《鼠疫》的象征意味和人生的荒诞感

□ 黑凝

阅读量:1062 本文字数:1407

 

在这样一个非常时期,谈论阿尔贝·加缪的小说《鼠疫》,希望这本书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悟和力量。

《鼠疫》是加缪1946年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当年他33岁。1957年,44岁的加缪因为这部小说获得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时任瑞典学院常务秘书的安德斯·奥斯林特在授奖词中这样评价《鼠疫》:令人信服的写实的叙述以平静准确的客观性反映出抵抗运动中的生活经验,加缪赞扬了反抗,那种恶的侵入在那些极度灰心和失望的人们心中唤起的反抗。

里厄医生无疑是小说的灵魂人物,也是一个个性鲜明、内心丰富的象征性人物。一场突如其来的鼠疫袭击小说中虚构的阿尔及利亚小城市阿赫兰城,为了控制鼠疫蔓延,里厄医生不顾个人安危,也不惧权威、不惧任何困难,从自己的职业道德和医生的荣誉感出发,在一个没有硝烟,却有死亡的气息飘荡在小城每个角落的战场上,始终于“疫因”不明朗的鼠疫顽强战斗。以这种大无畏的人道主义和高尚勇敢的行为,感召着身边的记者、神甫、商贩、市民,最终大家用集体的力量和耐心,艰难地战胜鼠疫。

《鼠疫》表面上是一部叙述严谨的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但事实上,它也是一部带有寓言和象征意味的充满荒诞感的小说。正如作者选用《鲁滨逊漂流记》作者丹尼尔·笛福的话为这本书的题词所言:用另一种囚禁生活来描绘某一种囚禁生活,用虚构的故事来陈述真事,两者都可取。加缪取了两种,冶于一炉,创造一个人抵抗恶的神话。

既然是人抵抗恶,那就离不开人及其生存的世界。加缪十分注意耕耘神话土壤,让象征在现实中扎根。早在二战中法国处于被德国占领的1940年,战争还没有任何结束的迹象,各个交战国还在激烈地战斗的时候,加缪就开始酝酿、构思这部小说了。但是,加缪没有根据纳粹的真实历史来写一部完全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而是借助人类对疫病的态度书写一部含义更加复杂的作品。作者从纳粹势力在欧洲版图上蔓延,联想到历史上夺取成千上万生命的大疫病时代,从而把小说的主题上升到一个带有抽象的寓言性和象征性高度。鼠疫已不仅仅是一种具体的传染病了,它成为象征,而且是多层次的象征,举凡纳粹,战争,人生,苦难(疾病、孤独、离别等),死亡,恶都可以在巨大的象征中占一层面。小说写作技巧简直可以说是白描,但细节具体生动,叙述语调平缓有力,可信而严密。在加缪笔下,病鼠的垂死挣扎,患者的痛苦煎熬,医生们的努力,防疫部门的工作,以及封城后市民的种种反应,咖啡馆、电影院、商店等场所的反常热闹,黑市的猖獗,等等,这一切都被以一种无可挑剔的现实主义手法,生动准确地呈现出来。在这严密而可靠的现实主义描绘背后,分明还有另一种东西埋藏着。面对突然来临的鼠疫威胁,阿赫兰城里有着各色人性表现。这个城市的居民平时是安定,平和,彼此礼遇的,可是一旦面临将导致灭顶之灾的鼠疫,他们就惊慌失措,立即呈现出千差万别来,人性的复杂就显现了,尤其是人性中的恶,那些卑劣、自私、贪婪、胆小和怯懦的部分就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

在全球面临新冠病毒肆虐的大背景下,重读《鼠疫》意味颇深,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小说中描写的“鼠疫”是人类曾经面对,现在我们正在经历,甚至将来仍旧无法幸免的各种突如其来的灾难考验的总象征。面对灾难,不是个别所谓专家自相矛盾、自圆不了其说的误导,更没有救世主,我们只有依靠自己,排除内心恐惧与疑惑,胆怯与游离,共同携手度过艰难时刻,用耐心和毅力战胜灾难。

每次阅读《鼠疫》,总会得到一种精神上的力量、心灵上的抚慰,也许这就是《鼠疫》留给我们的动人的永恒力量吧。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