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3月3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七版:文化
2023年03月31日

见字如面

□ 乔兆军

阅读量:223 本文字数:1021

我有一个木箱子,是专门用来存放书信的。几十年的岁月沧桑,已使书信改变了模样,纸张有些泛黄,还有些发脆,有的字迹都模糊不清了。展开它们,字里行间,似乎仍散发着笔墨的馨香,感觉亲切与美好仍在。

上世纪80年代,我上小学。邮递员每周三来我们学校送信,他只管将书信送到学校,至于是哪家的信,放学后由孩子们捎回去。邮递员穿军绿色制服,骑一辆二八永久加重自行车,车后座上的大挎包也是绿色的。自行车穿过学校青石板的巷子,会叮叮当当地响,一听到声响,我们会不约而同地把目光伸向窗外,期盼着那大挎包里会有自己家的信。

记得我第一封信是写给姑姑的。姑姑远在湖南,由于相隔较远,交通不便,我们只能靠着书信联络。每次收到姑姑的信,父亲均要亲自回信。有一天,父亲突然对我说,你都上小学四年级了,应该会写信吧,给你姑姑写一封信,把我们的情况告诉她,向她报个平安。我接到这个“艰巨”的任务后既忐忑又高兴,怕写不好,先在练习本上打草稿,给父亲过目,按他的要求删改增添后,再誊写到信纸上寄给姑姑。不久姑姑就回信了,她夸我长大了,信写得有模有样。  

不知不觉间,写信渐渐成为习惯,给外地读书的姐姐写信、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写信。读师范时,我离开了家乡,写信更成为我不可或缺的事。想家了,给父母写信,说说学校的事情,问问家里的情况;给妹妹写信,勉励她好好学习,在家听话;给同学朋友写信,谈日常琐事,生活趣闻,工作得失。洋洋洒洒的文字,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恋爱时,最多的是给爱人写信,或是收她的信。我们在不同的县市,书信就成了彼此的寄托。那真是一段妙不可言的幸福时光,信写完了,认真折好,塞进信封,小心翼翼写地址、贴邮票,再把信投进墨绿色的邮筒里,仿佛放飞了一只希望小鸟,然后慢慢等回信。等回信的时光,同样美好,牵挂着信件旅途安危,猜测着对方收信的表情、读信的样子,然后盘算着对方回信的时间。收到爱人的来信,激动喜悦,小心地撕开信封,抽出信纸,慢慢地读,那一个个娟秀的字,通过爱人的排列,有了温度,也有了情感,令我陶醉不已。

如今,在这个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传播和交流变得异常便捷,电话、短信、视频通话、语音聊天……于是,书信交流慢慢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可是,在享受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我总感觉少了一点味道,没有了一纸信笺的牵挂,少了倚门翘盼的等待,那柔软的书信带来的“真情实感”再也找不到了。相比短信、微信的问候,我还是喜欢在清风明月下,铺开信纸,写下“见字如面”时的那种激动与亲切。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