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拙而不屈
——读《生而为人》有感
□邓莉
“生而为人,是为了活着,又不只是为了活着。”翻开毕啸南的短篇小说集《生而为人》,这句话瞬间便击中了我的心。
书中描述了胶东半岛上九个底层小人物真实而悲伤的人生命运,“他们饱含着生命的沧桑与情感,去接受命运的审判。”在这尘土满面的人世间,他们卑微且渺小,饱经岁月风霜,历尽生活苦难,但是他们依然善良,依然执着,依然饱含厚重而炽烈的情感,以不屈的生命力与不公的命运顽强抗争,他们“把悲伤装进心里,把希望穿在脚上”,用坚强和韧性筑起人类面对苦难的最后一堵墙。
生而为人,即使在泥泞中匍匐前行,也不忘内心的深情与高贵。《浮生如树》是一个巨大又惨烈的悲剧。患有癫痫的祝长生与讲话就流哈喇子的瑛姑相爱又相怜,组成了一个温馨的家庭,后来儿子在工地上断了腿,女儿因海难去世,祝长生精神分裂,最后八十二岁病发杀了同样疯癫了的瑛姑。这一对被命运抛弃了的可怜人,被动地承受着岁月袭来的狂风暴雨,却也有着温馨的浪漫,在院子里种下与儿子、女儿名字相同的樱桃树以示纪念,在他的内心深处仍坚持着一份美好。
生而为人,儿女是父母心底最深切的爱和期待。《小团圆》老周爷、老周婆无法接受儿子意外死亡的噩耗,坚信儿子没有死,跋山涉水全国各地徒步去找儿子,一周、一月、一年……可时间并非是治愈一切的良药,有时它只是将痛苦拉扯得更为细碎绵长。老周婆病了,一个人守在故乡,凄凉地等待着仍然奔波在路上寻子的丈夫,当她病重时,老周爷连夜赶回家乡,守在手术室外嚎啕大哭。从此两人相依为命,两人捡了很多流浪猫和流浪狗,就当儿子依然陪在自己身边。
人生本多疾苦,但这些生活在底层的人们,纵有疾风起,依然不言弃。而绝大多数人的生机,都是在泥泞里挣扎出来的。他们秉性坚韧,穿过黑暗,找到活下去的勇气和新的希望。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生而为人,心底有最深的眷恋才能抵御岁月的风霜侵蚀。在《没有一株麦子不热爱春天》里,陈少明和徐凤英坎坷曲折的命运生动地诠释了“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恩爱三个月,因陈少民参军援朝一去不回,生死未知,徐凤英痴痴等待了一生,一个人独自承受着生活的风吹雨打。阴差阳错再相逢时,两人已双鬓斑白,半个世纪的苦难与分离,终是在两人的心上开出了一朵晶莹灿烂的花朵。
九篇小说,每一篇故事的主人公都甜过、痛过、苦涩过,却依然咬牙坚持着,走到人生的终结,故事的尾声。命运纵然无情,依然有温情时刻可暖人心。平凡生活,百般滋味,只有自己默默尝;生活不易,痛楚艰辛,只能自己全力扛。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才是人生;依靠自己,走完全程。即便活着有太多苦难同行,他们依然深信,未来的某天,总有一线曙光划破长久漫无边际的黑夜。
我读完小说,似乎看到主人公们满身都是伤疤,却没有流出鲜血,他们深陷时代的逆境里,被生活的风浪裹挟,饱含着生命的沧桑,去接受命运的审判。在这些底层小人物身上,我们可以体验到从未有过的苦楚和绝望,也能感受真挚朴拙的爱与牵绊。小说的字里行间满是对人间疾苦的悲悯。
生而为人,拙而不屈,但无论命运将我们推向哪里,也要在这尘土满面的人世间,向阳而生,逆风向前。
愿这本《生而为人》能治愈你疲惫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