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河埠头
□ 陈廷芳
东庙村是个只有三个生产队的小村,有趣的是每个队都拥有一个河埠头。村上人称河埠头为河嘴,于是三个河埠头分别被村民称为前大河嘴、世茂河嘴、宋佳河嘴。多少年来,小村的河埠头和村民们朝夕相伴,它连接水乡人的日常生活,挑水、淘米、洗衣、运货,迎来送往,在许多场景中都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它从历史中走来,却怎么也走不出游子的思乡之情。
每天,河埠头最早迎来的是村里的男人。在没有安装自来水之前的漫长岁月里,三个河埠头是村民们取水的主要场所。每天天不亮,河嘴就开始有了忙碌的身影,那是挑水的男子汉。经过一夜的沉淀,混浊的河水清澈了许多,这时是取水的最佳时机。每人一担水桶,站在埠头边弯下腰,将水桶往河里一按,“扑通、扑通”两下子舀满了河水,然后腰一直,迈开轻松的步伐,哼着小曲回家。
河埠头最亲近的是村里的女人。早早晚晚,女人们挎着米篓、竹篮,踏着青青石板路,来到河边淘米、洗菜、漂洗衣服。只见她们三五一群,站着或蹲在河埠头上,有的是两人各站一边,反拧着在绞干床单,有的在搓洗衣服,还不时放在石头上槌打一通,节奏明快,水星四溅。她们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不知谈到什么开心的事,大家会“轰”地一下哈哈大笑,不矫情、不做作、纯天然,如你身临其境,也会如醉如痴。偶尔,你还可以听到她们在嬉笑之后,哼唱几句江南小调,犹如簌簌作响的风铃,发自内心,源于自然,毫无做作之感,属于江南女子独有的天籁之音。
村里的孩子们都喜欢跟着母亲到河埠头来。孩子们的到来,河埠头顿时充满了生气和活力。在河边,他们可以吃到刚洗好的荸荠、莲藕和脆瓜。夏天,旱鸭子们扒着埠头学游泳,学会游泳以后这儿就成为最好的跳台;春秋时节大孩子在石坎边上钓鱼钓虾,小朋友则趴在埠头边上摸螺蛳。码头边的石板下,一群群小鲳条摇头摆尾,上浮下沉,争先恐后,抢食淘米泔水,孩子们看得痴迷,常常忘了回家吃饭。有抽水船来河埠头为灌溉稻田抽水了,孩子们纷纷爬到船上玩。抽水机在轰鸣,船体在震动,孩子们在船上打牌、下棋,玩得可开心了。
河埠头最热闹的时候是迎接新娘。从我懂事起就没有看见过坐花轿的新娘。村里人娶媳妇,路近的,新娘子是走着到村上来的。随行的嫁妆等,是接亲的人肩挑手抬运回村里。路远一点的,就用船去接新娘子了。我们村上的好些新娘子,都是用船摇来的,搬嫁妆、接新娘、回娘家……用的全是船。船篷外面会贴上几个大红的双喜表示吉庆,喜船出发,有鞭炮送行。喜船回村了,河埠头喜气洋洋、笑语声声,前来看热闹的村民也主动上前,帮着主家从船上往新郎家搬嫁妆。河埠头是新人新生活的开始,也是孩子出生的第一站,谁家的孕妇临产了,家人就用船摇着去卫生院。
河埠头最骄傲的是走进了文人墨客的精品佳作。李白诗云:“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诗句中的“岸上”不是堤岸,应该指的就是河埠头。古往今来,迁客骚人在江南水乡,熟悉了河埠头,信手拈来,发于笔端,让河埠头为更多的人所知晓。我是恢复高考后,考上大学当上中学老师的,在上课时,讲到诗文中关于河埠头的精彩描写时,倍感亲切,脑海中浮现出的是故乡小村河埠头那许多精彩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