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竞逐“天空之城” 溧阳迎风启航
(管倩) 低空是辽阔无垠的蓝天,亦是万亿级的蓝海。今年是业内公认的“低空经济元年”,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低空经济俨然已经站上风口。在各城竞相追逐的“卡位战”中,溧阳雄心勃勃,加快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
新兴项目纷至沓来
7月15日,在常州低空经济创新发展推介会上,我市低空经济发展战略合作项目、民用航空141部航校项目、航空航天级新型铝合金材料产业化项目、低空飞行器环境与可靠性试验基地项目、空地一体化智能安防装备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成功签约。
溧阳市人民政府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在低空经济领域打造校地合作新典范,依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低空领域优势资源,结合溧阳低空经济产业发展需求,围绕低空经济产业规划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培育壮大、人才合作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助力溧阳打造低空经济领域高端智库、技术研发、产业培育三大平台。
多年来,产教融合为溧阳低空经济振翅增添了新活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目湖校区定位为民航/通航特色发展示范区,在低空经济有关的10余个学科方向都获得很多科研成果,为低空经济的创新发展积累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基础。此外,智能无人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暨毛明院士工作站、溧阳气动创新研究院、中航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南方分院等科创平台也为溧阳竞逐低空按上“加速键”。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适航研究院即将成立,南航无人机研究中心加速成型,通用航空数字检测与适航认证中心也在紧锣密鼓筹备中……随着校地深度融合创新机制不断完善,南航在低空经济领域的人才优势、科创优势和平台优势加速向溧阳聚集。其中,民用航空141部航校作为人才培育的代表项目,由溧阳国投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福航航院三方联合组建,项目将深化校地合作办学,充分利用溧阳长荡湖机场载体优势建设141航校,实现“航空理论-飞行实训一体化飞行人才培养”,为长三角低空经济发展培养专业人才。
本次低空经济领域项目的签约落地,是溧阳抢抓风口,加速竞逐“天空之城”的缩影,而在抢先布局中如何“因地制宜”,是领跑新赛道的关键所在。
产业配套抢先布局
若要等风来,不如追风去。一直将“创新基因”深植于城市肌理的溧阳,依托全市产业基础、科研机构、空域条件、旅游资源等优势,以绿色航空制造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营造生态为支撑,推动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应用场景等领域能级提升,致力于打造成长三角地区低空经济发展县域高地,为构建“2+2+X”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苏南绿色崛起品质城市提供重要支撑。
在包罗万象的低空经济中,无人机产业无疑占据主导地位。当各大城市争相入局这条新万亿赛道之时,溧阳已悄然跑到了前方。
早在2015年,当常州地区首个A1类通用机场——长荡湖机场获批在溧阳别桥建设时,别桥镇就超前规划了溧阳无人机产业园和无人机特色小镇的建设,配备了无人机试飞跑道,获批全国唯一真高500米、半径3公里无人机训练空域。拥有先发优势后,别桥镇一路疾驰。目前,溧阳无人机产业园拥有无人机整机制造、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制造企业10余家,各类专利共计100余项。
溧阳长荡湖机场可为应急救援、城市消防、空中游览等提供各种保障。机场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院所联合,在飞行员、通航管理人才、通航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已签约了多家通航公司和无人机研发制造企业驻场,开展空中游览、私商照培训、无人机研发试飞等业务。下一步,我市将着力提升地面设施保障能力,推进建立长荡湖机场有人、无人驾驶转换协调飞行机制,打造无人驾驶航空器试飞测试基地,探索机场发展新模式,围绕重点航路、航线和空域使用需求,建设一批涵盖通信、导航、监视、气象预报等飞行保障基础设施。
低空智联网建设是发展低空经济构建设施互联、信息互通的有力支撑,溧阳在低空智联网领域即将布局一批优质项目。其中,即将落户溧阳经开区的高分辨率海王星座空天地一体化研发基地及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建设项目,一期计划总投资10亿元,建成后具备每年50颗百公斤卫星批量零部件及总装研发测试能力,预计年处理SAR图像数据50000景,年SAR图像数据营收5.5亿元,零部件销售2亿元。
动力电池是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动力来源。目前溧阳在动力电池产业上集聚了国内行业前三的头部企业100多家上下游企业,产业链完整度达97%,规模居全国县域第一,为竞逐“新赛道”提供强有力支撑。可以说,掌握了“动力”这一话语权,“低空时代”的溧阳令人期待。
破圈再出发,溧阳将依托长荡湖机场、别桥无人机小镇、南航天目湖校区、中航气动创新研究院以及动力电池产业等基础,持续优化顶层设计,实施产业规模跃升、科技创新引领、基础设施赋能和应用场景推广四大行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低空经济蓬勃发展,努力打造长三角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县域高地。
抢滩低空经济“蓝海”,时不我待,溧阳低空经济正迎风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