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6年06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六版:连载/掌故
2016年06月27日

蔡邕:焦尾留音读书台

□ 戴青

阅读量:2584    本文字数:2211

溧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历代名士灿若群星,他们的智慧之光曾经穿越世纪的天空,光华闪烁。溧阳这片古老而厚重的土地给了他们滋养和灵气,构筑了溧阳历史文化俊采星驰的华章。我们从史料典籍中寻找到清代以前(含清代)六十多位“影响溧阳的历史名人”,经广泛征求各界意见、拾遗补阙后,由热心研究溧阳文化的作者沿着历史名人的足迹寻幽探微,再现他们在溧阳留下的千古事、旷世缘。一家之言,难以周详,欢迎社会各界批评指正。

初识蔡邕,是因文姬。蔡文姬是汉末的大才女,“文姬归汉”的故事历来广为人传,她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成为了奇女子,载入了正史《后汉书》,这使人不得不好奇:是怎样的家庭环境,造就了这个举世无双的乱世才女?

蔡邕是蔡文姬的父亲,《后汉书·蔡邕列传》记载:“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即河南开封人,他生于公元133年,卒于公元192年,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和史学家,还跟曹操是忘年交,因此在文姬身处大漠时,一代枭雄曹操才会用黄金千两、白璧一双去赎回她。

“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可见蔡邕是个非常孝顺的人,而且他还“师事太傅胡广。好辞章、数书、天文,妙操音律”。蔡邕天资聪颖,并得名师教导,自然卓越不凡。

从建宁三年到光和元年为官九年间,蔡邕在恩师胡广的启发下,整理自古以来的典章制度,编成了《独断》一书,此书后来被清朝编纂《四库全书》的学者誉为“考证家之渊薮”。他倡议主持正订了儒家《六经》文字,并“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史称《鸿都石经》、《熹平石经》,石经的内容成为了当时儒学教材的范本,石经的书法被后世评为两汉书法的最高成就,据说当时前去摹写、学习的学子络绎不绝。他致力于汉史的修撰,完成了《十意》(也称十志)的编写工作,为后世《汉书》的编撰积累了珍贵而有价值的资料。

汉灵帝时,蔡邕写好《圣皇篇》后等待鸿都门的官员接见,看到工匠用扫帚蘸石灰水刷墙,受到启发,回家经过一次次尝试,在蘸墨多少、用力大小和行笔速度各方面,掌握好了分寸,写出了黑色中隐隐露白的笔道,从而创立了飘逸灵动的“飞白书”。

然而自古才子多磨难,文人也逃不了因天真烂漫直抒胸臆遭腹黑小人迫害的命运。光和二年,蔡邕遭奸人迫害追杀,举家逃亡流浪隐居在吴越一带,一住就是十二个春秋。正是这个因缘,使蔡邕在溧阳留下了读书台、创制了焦尾琴,成为千古佳话。

在天目湖风景区的观山北麓,那座郁郁葱葱的山丘,就是著名的蔡邕读书台。南宋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陈亮造访此地,曾留下《蔡邕读书台》诗一首:“一拳宛在水中央,万顷碧波浸渺茫。往迹至今惟石户,樵人指点说中郎。”

据清康熙《溧阳县志》记载:“蔡邕读书堂在县西四十里读书台上,在泰虚观(原观在观山下)东北,今蔡氏堂独存。”又有嘉庆《溧阳县志》载:蔡邕读书台“在泰虚观东北,今废”。再据光绪《溧阳县志》:“后汉《蔡邕传》载其在吴十二年,相传曾读书于此,今废。”

蔡邕的忠义之行受到严厉的政治打击,落到有家不能回的悲惨境地,有没有失望我们不知道,但他却没有颓废,带着小女,在读书台著书抚琴,研习书法,撰写碑文,不亦乐乎,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倡导的“正能量”吧,也只有这样的家庭背景,才能培育出蔡文姬这样在文学、书法、音律方面都相当出色的女子来。

在宋代朱长文所著的《琴史》中,也留下了蔡邕浓墨重彩的一笔。蔡邕在陈留的时候,其邻居备酒宴招待他,等到蔡邕去时,有客人在屏风后弹琴,蔡邕到门口偷偷地听,说:“用音乐召我来,却有杀心。”转身就回去了。主人急忙追上去问原因,蔡邕说明。弹琴的人说:“我刚弹琴时,有只螳螂正爬向一只鸣蝉,蝉还没飞起,螳螂随着它一进一退,我心里紧张,担心螳螂抓不到它。难道是因为这样产生杀心并流露在琴声里了吗?”继而,书中评论“汉世乐道废缺,如伯喈者,一人而已”。也正因为蔡邕善音律,他才能“尝经会稽高迁家,见屋椽竹东间第十六可以为笛,取用之,其声独绝”。在溧阳的时候,“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裂之声,知良木也。材以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时人名曰‘焦尾琴’焉。”“邕所制焦尾琴,至南齐犹在主衣库,明帝尝以给王仲雄弹之。”主衣库是储藏皇帝衣物的地方,而蔡邕的“焦尾”和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一齐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琴。

古琴,乃古代四大艺术形式“琴棋书画”之首,是古代文人修身养性必备的技能之一。有人说,蔡邕在嘉平年间去拜会鬼谷先生,没有遇见他。于是便休息于清溪边,游览岩石山谷。山有五处弯曲,每个弯曲处有幽静的住所和神灵的遗迹。蔡邕为每一弯曲制一乐曲,为《游春》、《渌水》、《幽居》、《坐愁》、《秋思》五弄,三年完成,给马融、王充等人看,他们都为之惊异。而作为琴家,蔡邕还撰写了《琴赋》及现存最早的琴学专著《琴操》。

2009年9月26日,中国民族器乐学会会长冯玉钰教授在我市举行以“琴筝丝竹颂中华”为主题的大型民乐盛典音乐会上,正式宣布溧阳是中国四大古琴之一焦尾琴的故里。此前,中国民族器乐学会组织专家查检史料,并在溧阳观山蔡邕读书台一带实地采集,多方科学考证,确定溧阳就是东汉蔡邕亲手制作焦尾琴的地方。

“到处皆诗境,随处有物华”,感谢大自然赐予我们那么多珍贵的自然资源;“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感谢蔡邕为我们留下这么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先贤已逝,但他的品格才情却将永远流传下去。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