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盆温暖的岁月
□ 陈常青
冬日的严寒犹如一柄锋利的刀刃,划破空气的静谧,将透骨的寒意播撒到每一个角落。我裹紧厚重的衣角,真渴望有一丝暖意缱绻我的衣体,那留在童年里的小火盆像一缕暖阳,温情地照进了心里。
童年的冬天,凛冽的寒风仿佛是冷酷的信使,透过土墙的缝隙挤进屋内。妈妈会早早起床,把火盆引着,她先放一些麦糠或者碎的玉米瓤子在火盆底部,这些细草烧得慢,能保持住室内温度。然后用火柴把夏秋季拾来晒干的草引着火,放些硬的柴草。我们赖在被窝里不肯起来,妈妈就把火生大点,把我们的衣服烤得暖暖的,我们便趁着带有温度的、更饱含浓浓母爱的衣服赶紧穿进去,心里也暖暖的,开始一天的生活。
晚饭后,叔叔婶婶、大姑大姨,以及多家邻居,都聚到一起,围着火盆取暖。她们有的打毛衣,有的补衣裳,还有的拉家常。男人们偶尔在火盆上温点酒,让邻居一起喝,真正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写照。小猫小狗围着火盆转悠,亲亲这个,舔舔那个。我们小孩则在一起藏猫猫、做游戏,听故事、猜谜语。窗外北风呼啸,屋内其乐融融!
火盆不仅能烤火,还能创造“美食”。我们常常取一些黄豆或者玉米粒,偶尔也会有几颗花生放在火盆里,不一会,火盆里发出“噼啪噼啪”的声响。小伙伴特别是男孩子也不顾火烧手,伸出手快速地去取“蹦跳”的黄豆粒或者玉米粒,嚼在嘴里香香的,脆脆的,甭提多开心了。
烤饼,是火盆的又一风景。我们玩得饿了,大人就拿一块剩饼或者馒头,穿在铅丝上,放到火盆上面烤。不停地转动,不一会儿,饼就会烤得热腾腾、焦焦的、黄黄的。几个小朋友你一口我一口,争着吃起来,似乎比现在的烧烤还有味道。
最能绽放味蕾的还是烤山芋。把山芋埋在火盆里,山芋烤得半生不熟的时候,小伙伴就迫不及待地取出来,用手捏捏、拍拍再放进去,据说,这样熟得会快些。等一会山芋的香味飘出来,便火急火燎地取出,一边用嘴吹,一边左手换到右手。吃着外焦里嫩、香味扑鼻、软糯香甜的烤山芋,那真是童年的人间美味!
每个清贫的夜晚,屋子里飘荡着撩人的香味,那清香飘过寒雪的冬季,飘过整个童年。浓浓的甜香似乎现在还留在唇齿间,萦绕着挥之不去。我们吃过之后,小脸像是地图一样,沾满灰,用手左边擦一下,右边擦一下,居然灰变得更多了。此时大人一边笑着一边教训着,有的小伙伴甚至被揪起耳朵,但一点都不感觉疼,心里美美的!
在漫长而寒冷的冬季,有了泥火盆的亲密陪伴,酷寒的天气仿佛温馨了许多。一盆装着红彤彤或草或炭的泥火盆,让透着风的老屋有了灵性,有了温暖,仿佛也有了红红火火的希望。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火盆随着那个困难时代的远去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火盆里的童年,仿佛一帧流年的画卷,永远烙在生命的记忆里。虽已远去,但温暖依旧。它像冬日的阳光,照亮童年的心灵,似一缕镌刻在游子心头的乡愁,想起来,便是暖暖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