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4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民生
2025年04月11日

烟火气 慰人心

社渚老街:时光深处的古镇记忆

阅读量:276 本文字数:1542

 

 

(徐怡 实习生/汤一敏) 在城市发展的浪潮中,总有一些地方承载着过去的记忆,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在的桥梁,社渚老街便是这样一处独特的存在。

社渚老街,是溧阳最有名的三条老街之一。据清代嘉庆《溧阳县志》记载: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溧阳县下辖二镇十三乡。二镇一为举善镇(今戴埠镇)、一为社渚镇;北宋元丰年间,王存撰《元丰九域志》对社渚镇亦做了记录。按照古时候的制度,凡有人聚集、从事商贸活动但又达不到县城的规模,则为镇。从史志可见,社渚从北宋开始,已经是一个商业兴旺的镇,实为“千年古镇”。

社渚古镇由东关街、西关街、南关街、北关街四条主街组成。“东关”和“西关”呈东西走向,“南关”和“北关”呈南北走向,东西和南北两条街皆为百余米长,五六米宽,构成一个大大的“十字形”。此外,镇内还有东门巷、西关巷、大众巷、朝西门4条更加短小的巷道。老街巷巷贯穿,街街相连,布局紧凑,空间变化丰富。

东关街、西关街、大众巷三条街的交会处,就是老街的核心。老街里的新华书店就坐落于此,外墙最上端的五角星如今仍显得风范十足,整座建筑散发着强烈的时代气息。“以前,从东关街过来,有菜市场、消防站、茶楼、药铺、西门关、社渚小学、澡堂……北关街尽头为砻坊场,是早期社渚老百姓加工稻谷和晾晒粮食的地方,后来有了更加高效的机器加工方式,人们在此盖起了盐站和居民楼。”说起老街,居民张大爷侃侃而谈。

现如今, 老街的街道和店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店铺已经换了主人,有些甚至已经不再营业,但在街头巷尾,还能找到一些熟悉的老店,比如铁匠铺、理发店、杂货店等。这些店铺虽然也经历了变迁,但依然坚守在老街的一隅。

每天一早,位于社渚桥头、南关街尾的铁匠奚小青就用“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唤醒沉睡中的老街。铁铺面积不大,但高温炉、水槽、风箱、羊角铁、跳板打铁机、大锤、小锤等工具样样俱全,墙上还挂满了各种待售的成品铁器。这位年近60岁的“老铁匠”是社渚镇乃至整个溧阳市为数不多仍在坚持打铁的师傅。凭借精良手艺,即便是现在,还是有很多人来关照他的生意,请他打造菜刀、砍柴刀、竹篾刀等。乡下的收割机、插秧机某个铁件坏了,也会把设备弄过来,请他“量身定制”新件。

在41年的打铁生涯里,奚小青看到了这个行业的种种变化,也目睹了社渚老街的兴衰。“全人工打铁的时代是我们铁匠最辉煌的时候,一年到头有忙不完的活。随着社会发展,打铁这个延续了几千年的老行当,正淡出人们的视野。不过只要我打得动,我就会一直打下去。”奚小青坚定地说。

“好牌!”不远处的“桥边棋牌室”里不时传出欢声笑语,走进去一看,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唠着家常,切磋牌技。这里俨然成了居民的另一个“家”。“每天过来坐坐,和大家伙一起唠唠嗑,日子挺充实的。”李爷爷呷了一口茶后说道。

“桥边棋牌室”的右手边,是剃头匠屈师傅的工作场地。墙上挂着一面光洁如新的老式镜子,手推剪、黑色油亮的镗刀布、木梳、海绵刷、掏耳朵的镊子、小毛刷……整齐地摆放在木质案台上。屈师傅从前是部队的理发兵,对于部队的“条令发型”驾轻就熟,一般不到10分钟就可以理好一个。后来转业到地方,进了一家国营理发店。再到后来国有企业改制,理发业务和市场接轨,经营者要自负盈亏。屈师傅选择自立门户,在方寸大的理发台前一站就是30多年。他剪板寸、平头的技术是当地公认的一绝。

“社渚老街的烟火气,是一种最真实、最朴素的生活气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里就是时光机器,让你身临其境去品味这片土地过去和现在相互交错出的另类风景。”慕名而来,前来探访老街的游客孙莹莹深有感触地说道。

微风不燥,阳光正好,斑驳的城墙映着清浅的日光,雕花老窗勾勒出岁月的模样。社渚老街,就像历史留下来的一本厚重的书,除了记载着老街悠远的历史,还记载着老街上发生过的所有故事,正娓娓道来岁月的沧桑与静好。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