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4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综合
2025年04月30日

埭头镇:当好“埭言人” 把“民生实事”办成“幸福大事”

阅读量:86 本文字数:1596

 

(邵曦乐/文摄) 近年来,埭头镇人大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人大代表讲坛活动、票决制作为重要工作抓手,积极打造“埭言人”人大工作品牌,结合人大代表履职活动,全力搭建人大代表比学赶超、交流互鉴的平台,更好地激励代表在本职岗位上奋勇争先,在为民服务中担当尽责。

 

让“埭言人”更“接地气”

倾听民声 细察民意

 

“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每月7日是“代表接待选民日”,上午9点,在埭头镇人大代表之家的群众接待室内,两位白发苍苍的市民和代表们围坐一起,讨论着关于镇区道路建设的问题。近年来,为全力做好群众“埭言人”,埭头镇人大持续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以“民之所盼”为履职所向,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发挥“家站点”阵地功能,组织人大代表定期“回家进站入点”,面对面接待选民,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需,收集意见建议。

“在日常接待选民、收集社情民意的基础上,我们还通过‘埭头人大代表云接待站’平台进行‘线上接待’,不断丰富群众联系代表的渠道。”埭头镇人大代表、余家坝村党总支书记史俊杰指着代表之家墙壁上的代表名单告诉记者,群众通过扫代表简介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直接在手机端操作提出民情民意,在线上与代表们“面对面”交流。“通过这个平台,代表也可随时随地处理建议,将群众意见和要求及时反映,也可以得到政府第一时间的反馈,真正实现了人大代表履职的‘全天候’‘零距离’。”史俊杰说。

为了让“埭言人”更“接地气”,埭头镇人大不断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扎实开展“人大代表讲坛”等活动,让代表讲坛“讲”到群众心坎上。两年来,先后有27名代表走上讲台,立足代表职责,畅谈认识体会和履职感悟,展现了新时代人大代表的精神风貌与实干风采。

 

让“埭言人”更“有底气”

惠及群众 民生增福祉

 

要想百姓故事讲得好,首先就要把事做好,把底气攒足。

“原来这里是一块废水塘,积水严重而且堆满了建筑垃圾,看着就挺堵心。加上天一热,不仅味道大,而且蚊虫肆虐,周围的居民算是遭了殃。”在埭头镇埭头村委唐家村内整洁的全民健身广场上,村民翟文豪向记者回忆这块地以前的样子。村民们不堪其扰,把问题反映给了镇人大代表。很快,原来的废水塘、垃圾地华丽转身,变成了干干净净、器材齐全的健身广场,还为村上增加了2亩多的种植面积。

“因为代表听取了我们的意见并及时向镇里反应,才有了这么高效的改变,我们老百姓看在眼里,乐在心里。”翟文豪说。

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准确把握群众需求,唐家村的“变美之路”是埭头镇人大不断提升代表履职效能的生动注解。近年来,埭头镇人大以“票决制”为抓手紧盯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靶向瞄准民生“短板”、社会“痛点”,共计票决民生实事项目128件,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切实推动解决了一大批镇区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让“埭言人”更“聚人气”

用强监督来促履职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大代表履职成效如何,群众看得一清二楚。为进一步赢得群众认可和支持,埭头镇人大综合运用人大代表专题问政、集中视察、满意度测评等多种形式开展监督活动,全力提升人大代表监督质效。从每月跟进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情况到积极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专题问政活动,辖区市镇两级人大代表走进建设一线,听介绍、提问题,不断优化工作方案,构建起了“政府年初有承诺、人大全年有监督、年终测评有问效”的全链条工作闭环,让履职监督得到更多认可、聚拢更多人气。

“票决制”“问政制”“代表接待选民日”……近年来,埭头镇人大依托这些工作机制,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纾民困,民生实事项目完成率和满意度测评均保持在100%,“埭言人”也更接地气、更有底气、更聚人气。“下一步,埭头镇人大将在规范化监督、常态化联系、高效化履职、精细化服务上不断实践创新,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埭头的实践和时代特色,全力将镇人大建设成吸纳民意、汇聚民智的重要阵地,用心用情当好群众的‘埭言人’。”埭头镇人大主席许峰说。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