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委搭台 农民“唱戏”
陶家村构建产销新通道
(邹迪) “父老乡亲们看过来!这颗溧阳传承百年的‘野鸡红’桃可是我们村的宝贝!”连日来,每到晚上七点半,昆仑街道陶家村的直播间都准时亮起红灯笼,村书记、村干部轮番上场,带着乡音的热情解说引来阵阵点赞。通过线上线下齐发力,这个百年老品种“野鸡红”焕发新生:11天采摘期创下1.6万斤的销售奇迹,带动全村桃子销售突破2万斤。
“每天清晨采摘的鲜桃,不到日落就被抢购一空,快递车在村口排起了长龙。”作为直播间的主力供货商,昆仑街道家庭农场负责人查田富乐开了花。他掰着手指和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守着三四亩桃林,三四千斤果子得拜托老主顾收,现在手机一开直播间,上万斤桃子不够卖!”他指着扩建到17亩的果园笑道。
陶家村委地处昆仑街道西南,由于缺少厂房、土地等集体资产,收入渠道较窄,但农产品种植有一定优势。作为当地特色农产品,“野鸡红”桃虽以皮薄肉红著称,但保鲜期短、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长期制约发展。“看着桃子烂在地里,比割肉还疼。”村民老王的感慨道出了陶家村的痛点。
今年,村委在深入调研农户实际困难后,对本村农产品种植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并组织多家大型家庭农场召开座谈会。基于“野鸡红”桃在溧阳地区的品牌知名度,村委创新性地采取与农户(家庭农场)签订框架协议的合作模式。通过分阶段实施短视频宣传、媒体公众号推广、邀请当地网红主播助阵等方式,打响陶家村“野鸡红”桃品牌知名度,然后开通助农直播账号实现农产品线上销售。目前,全村野鸡红桃已全部售罄,预计带动农户增收约20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元左右。
“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陶家村党总支书记谢文龙兴奋地介绍道。通过开展直播助农,该村实现了从“守株待兔”到“主动出击”的营销模式转变。这种数字化转型不仅为陶家村农产品品牌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更开辟了产销对接的新通道。除了“野鸡红”桃外,目前直播间的葡萄、南瓜、玉米、杏子等绿色农产品销售额都非常可观。
直播助农新模式为乡村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极大提振了农民群众的信心与干劲。谢文龙表示,接下来村委将通过线下举办“昆仑农品节”等主题活动,结合各村农产品、方里农文旅发展,水街项目开放,推出“昆仑味道,自然知道”系列文创产品及特色玩偶等伴手礼,构建沉浸式消费场景,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
村委也将系统开展新媒体技能培训,帮助农户掌握短视频制作、直播带货等数字营销技能,推动传统农民向新时代“新农人”转型。通过“乡音传乡情”的亲切表达,让农产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与此同时,昆仑街道农业“现代化”专班将进一步强化质量管控,构建覆盖种植、加工、流通全环节的溯源体系,为消费者提供“从田间到舌尖”的安全保障,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