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剥莲蓬
□ 陈之昌
盛夏的一天清晨,我在街边偶遇一个卖莲蓬的小摊。那摊位上的莲蓬,绿得鲜活,恰似一个个绿色的小皇冠。我掏钱购买了几个莲蓬带回家。
回家后,我剥出莲子来吃。吃的第一个莲子,于鲜甜里,还尝到一丝微微的苦味,那是碧绿的莲心的苦。吃第二个莲子时,会剥开莲子,取出里面翠绿的莲心,莲子嫩嫩的鲜甜的味道瞬间唇齿留香。也将我的记忆拽回了童年的水乡。
儿时,家附近有一方广阔的荷塘。每至盛夏,荷叶如绿伞般层层叠叠,荷花在其间肆意绽放,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若雪。一朵朵的荷花,露出里面金黄色的花蕊,花蕊的中间已经有一个小小的莲蓬头了,呈嫩黄色,可以看见莲蓬头上尚未成形的莲子,很是可爱。凑上去嗅嗅,有淡淡的莲香,让人忍不住想咬一口。而当夏末的微风轻轻拂过,荷花渐渐凋零,莲蓬便开始崭露头角。
彼时,我总会和小伙伴们迫不及待地奔向荷塘。挽起裤脚,踏入清凉的水中,小心翼翼地避开荷叶下藏着的尖刺,伸手去采摘那一个个饱满的莲蓬。摘下的莲蓬,握在手中,带着湖水的凉意与荷叶的清香。再寻一处岸边草地坐下,开始剥莲蓬。将莲蓬轻轻掰开,一颗颗圆润的莲子便显露出来,宛如一颗颗绿宝石。褪去莲子那层翠绿的外皮,便能看见雪白的莲肉。放入口中轻轻一咬,先是清甜的汁水在齿间爆开,紧接着是莲肉的爽脆,那滋味,是独属于夏日的清新。
可别小看了这莲子,中间那根小小的莲心,虽味苦,却有着别样的韵味。大人们常说,莲心虽苦,却能清热降火。小时候的我总是不理解,这么苦的东西,能有什么好。如今长大,再品那一丝苦味,竟从中尝出了几分生活的真谛。人生不正是如此吗?有甜也有苦,苦过之后,方能回甘。
金农在题为《荷塘忆旧》的画中题词写道:“荷花开了,银塘悄悄。新凉早,套翅蜻蜓多少?六六水窗通,扇底微风。记得那人同坐,纤手剥莲蓬。”席间,有佳人纤手剥莲蓬,一定很诗情画意,红袖添香。剥出莲子会更加甜润可口,那样的时光是清纯而幸福,也是难忘的,我很喜欢辛弃疾笔下“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场景,和童年的我们是如此相似。那时的我们,无忧无虑,眼中只有这满池的莲蓬和无尽的欢乐。没有如今孩子学业的压力,没有尘世的烦恼,一颗小小莲蓬,便能让我们童年夏日开心许久。
如今,身处纷繁喧嚣的城市,很难再见到儿时那片的荷塘,也很少有机会去亲手采摘莲蓬。但今天在街边偶遇卖莲蓬的小摊,新鲜的莲蓬,一下子打开了尘封久远的童年记忆。剥开莲蓬,在莲蓬清苦与甘甜的滋味里,我品出了岁月的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