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8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要闻
2025年08月01日

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双向奔赴”

阅读量:121 本文字数:1313

□ 本报评论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赋予了江苏“经济大省要挑大梁”的重大使命,并指明了四个着力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

7月14日,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召开,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动员全市上下坚定信心、鼓足干劲,高质量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溧阳新篇章。

潮涌东方,气象万千。作为矢志建设品质城市、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的溧阳,“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是我们必须坚定扛起的政治责任、发展责任。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既是溧阳的使命所系,也是发展所需,更是当下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破题之举。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如何更好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

溧阳给出的答案是:向“新”求质。

向“新”求质“打头阵”,要让创新基因深度融入产业发展灵魂。溧阳开放创新的大门始终敞开。全市上下要深刻领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深刻内涵,积极探索“溧阳产业未来化、未来产业溧阳化”的现实路径,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不断把产业优势做强、创新特色做亮,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向“新”求质“打头阵”,要用主动服务全面畅通产业发展血脉。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全市上下要主动服务全省“一中心”“一基地”建设,加快构建“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借力借势,发挥牵引作用,让更多科技创新资源流动起来、延展开来。与此同时,主动强化全产业链协作意识,优势互补、各扬所长,实现“高水平产出、高能级载体、高效率转化”齐头并进,真正让“江苏制造”聚群成势、量质齐升。

向“新”求质“打头阵”,要守牢、守好实体经济这一根基。传统产业是溧阳经济的家底,我们要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着力在动力电池、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上巩固优势、卡位布局,运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推动农牧饲料机械、汽车零部件等传统产业焕新升级,全力塑造“低合电车”未来产业先发优势。

向“新”求质“打头阵”,要让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激发产业发展新引擎。抓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于溧阳,我们要以溧阳高新区国家级创建为统揽,统筹实施高校科研策源、创新主体倍增、人才引育登峰、创新生态提质工程,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行业引领力的“2+2+X”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让更多创新成果在溧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生态筑基,融合发力。我们要把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牢牢抓在手上,以紧抓当前、抓好当前的实际行动,厚植创新土壤,培育创新生态,把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快、更大、更稳,努力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当前,一场产业融合的精彩篇章,正在溧阳加速书写。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