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子有滋有味才叫品质
宗全勋的退休“镜”界
(姜雯雯/文摄)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大溪水库环线公路蜿蜒如带。63岁的宗全勋肩挎相机,如往常一样在晨曦中驻足。他屏息凝视,指尖轻触快门——咔嚓一声,定格下跑者在“溧阳1号公路”的身影。
从警服到摄影包,宗全勋的退休并非终点,而是一场华丽转身。昔日,他守护一方平安,洞察城市纹理;如今,他手握相机,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生活画卷。他的镜头聚焦于巷陌深处、田垄之上,在热气腾腾的早餐铺、在笑语喧哗的农家院落、在焕然一新的老小区之间,寻觅真实生活的温度与脉搏。
“日子有滋有味才叫品质。”宗全勋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他镜头里的溧阳,是具象的幸福拼图:平整的乡道延伸希望,葱茏的树木过滤喧嚣,清澈的空气沁人心脾。这些变化非凭空而来。他将市委、市政府推动的农房改善、城乡环境大整治、富民强村等实事工程视为镜头背后的推力。那些焕然一新的村落、生机勃勃的田野、村民鼓起的腰包,正是政策活水滋养出的果实——农业增效、农村增活、农民增收的动人篇章,在他的取景框里化为可触可感的画面。
“城市就像这台相机,需要我们共同调焦对准幸福。”宗全勋的比喻朴素而深刻。他笃信,一座城的灵魂,深藏于街头巷尾的日常烟火。按下快门,他用镜头记录下孩子们在社区花园里奔跑嬉戏的快乐,记录下老人在公交站台安心候车的从容,记录下读者在图书馆里沉浸阅读的专注,以及社区文艺活动的精彩纷呈。每一张笑脸,每一次相遇,都是溧阳人安居乐业的最美注脚。这份“舒心”与“满足”,在他看来,是政策落地后最动人的回响,是这片水土上“有光、有暖、有奔头”的具象表达。
活到老,学到老,在宗全勋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学习各类摄影知识,笔记本上写满了摄影技巧。他将自学的知识学以致用,奔走在清晨的曹山、下雪的南山竹海、丰收的庆丰村……“我有一个目标,就是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带着在溧阳取景的作品参加各类影展,希望通过我的镜头,让更多人爱上溧阳这座江南小城。”宗全勋说。
当镜头对焦寻常巷陌,城市的温度便自然流淌;当快门定格会心一笑,发展的意义便无需赘言。宗全勋行走在晨曦暮霭中,用相机丈量着城乡的变迁,也校准着幸福的方向——原来最宏大的叙事,就藏在每个人舒展的眉梢与安稳的日常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