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8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七版:文化
2025年08月25日

书皮包裹的旧时光

阅读量:60 本文字数:1110

□ 葛鑫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一个物质尚不充裕,但精神世界却异常丰富的时代。那时的我们,对知识的渴望如同春日里的小草,渴望阳光雨露的滋养。每当新学期伊始,新书发下的那一刻,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喜悦与期待。

面对新课本,我们总是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便会在那封面上留下污迹。于是,“包书皮”便成了开学后必不可少的一课。母亲总能变戏法般在第一时间找到最合适的材料——旧年画纸或是废旧报纸,带领我们走进那个充满仪式感的小世界。

记忆中,母亲的手总是那么灵巧,她将旧报纸轻轻展开,对折、再对折,三下五除二便裁出了与书本大小相宜的纸片。我则在一旁,瞪大眼睛,满心好奇地观看着这一切,偶尔递上剪刀,或是帮忙抚平已经包好的书皮边缘。那时的我,虽还不能完全理解这个行为的深意,但那份参与的快乐与满足感,却是如此的真实而纯粹。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渐渐学会了这项技能。母亲开始放手让我自己操作,她则在一旁默默指导,适时地给予鼓励。记得有一次,母亲教我了一个新技巧——在书皮的四个角上折出三角形的形状,这样不仅能更好地保护书角,还让整个书皮看起来更加立体、美观。我小心翼翼地尝试着,每一次对折,每一次按压,都仿佛是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当那四只小蝴蝶般的三角形跃然纸上时,我和母亲相视一笑,那份默契与喜悦,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

除了课本,我还喜欢给那些母亲送给我的课外书也包上书皮。那些书,如《敌后武工队》《365页》《苦儿流浪记》《西游记》以及《诸葛亮传》等,它们不仅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更成了我童年时光中最宝贵的财富。我总会煞有介事地给它们包上书皮,并在封面悄悄写上“语文”“数学”等字样,然后偷偷地带到学校去看。那时的我,心中充满了小小的狡黠与得意,以为这样就能瞒过老师的眼睛。然而,母亲却早已看透了一切,只是笑而不语,任由我沉浸在那份小小的乐趣之中。

如今,时代已大不相同。儿子的课本大多采用了精装铜版纸印刷,精美而结实,似乎并不需要额外的保护。但即便如此,每到新学期开始,他还是会兴奋地拉着我一起包书皮。看着他认真的模样,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儿时的影子。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原来“包书皮”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感,更是一种情感的传承与延续。它让我们在忙碌与喧嚣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与纯粹,也让我们在岁月的长河中,保留了那份对知识的敬畏与渴望。

岁月流转,油墨香或许淡去,书页也终会泛黄。然而,那一次次俯身案前,细心为书本“穿上外衣”的专注时刻,连同母亲微笑的侧影、指尖的触感、新书带来的悸动,早已被细细密密地包裹进岁月里。书皮会旧,时光会老,但那份源于爱、成于珍视、传于行动的仪式感,却如同永恒的坐标,为我们锚定着来处,也照亮着归途。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