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西英烈:鲍志椿(1914—1944)
鲍志椿,1914年5月8日出生于江苏常熟。
1932年,鲍志椿于无锡省立师范高中部毕业。毕业后,他毅然放弃进大学读书的机会,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在无锡当了民众夜校教师,向工人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组织领导人力车夫进行罢工斗争。
1933年11月,为了纪念俄国十月革命节,鲍志椿和一些进步青年秘密组织庆祝活动,在张贴标语时,被国民党反动军警逮捕,先后被关押在无锡第三监狱和反省院。在狱中,他受尽种种折磨,仍坚贞不屈,至1934年12月才得以出狱。
鲍志椿出狱后不久,来到嵩山小学当教师。1935年秋,鲍志椿考入上海暨南大学化学系,并秘密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次年,他因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被校方开除学籍。他失学回家后,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但他并没有因此中断革命活动。为了研究和了解日本侵略军的动态,他刻苦自学日语,后又去无锡以家庭教师、学艺女子中学教师等职业为掩护,继续从事地下革命活动。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鲍志椿按照党组织的指示,回到家乡,和几个同学共同发起成立“王庄抗敌后援会”,开展抗日宣传,募捐慰劳物品,支援前方将士。“八一三”日军进犯上海,鲍志椿等加紧了抗日宣传工作,召集群众开会,作抗日演讲,印发《战斗报》,传播抗日消息,鼓舞群众抗日热情,把家乡的抗日救亡工作搞得轰轰烈烈。
1939年6月,鲍志椿奉命调到扬中,任新四军挺进纵队第二支队政治处主任。不久,又去泰州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搞友军工作。1940年2月,鲍志椿到该部第二纵队政工人员训练班任政治教官,宣传我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宣讲《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政工训练班结束后,鲍志椿任第二纵队政训处连队工作科科长。两个月后,鲍志椿奉调回新四军挺进纵队,任政治部秘书。7月,鲍志椿到在郭村战斗中起义归来的颜秀五部第四大队参加整编工作。第四大队编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一纵队第五团,鲍志椿任团政治处主任。皖南事变后,第五团改编为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第八团,鲍志椿任第八团政治处主任。12月,鲍志椿参加掘港保卫战,在追击溃逃之敌时负伤。1943年3月,鲍志椿调任海启县委副书记兼东南警卫团副政治委员。次年6月,任海后(即东南县)县委书记兼东南警卫团政治委员。
1944年5月22日,鲍志椿参与指挥了竖河镇战斗,接着又发动了朱家饭店战斗,一举歼灭日军1个班。尔后,在半个月中,向日伪发动了十余次进攻,打垮了日军别动队,毙伤日军30余名,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鲍志椿平时十分关心同志,在一次战斗中,有位战士负了伤,当时部队还没有发棉被,他将自己仅有的一条线毯给伤员盖上,他自己情愿受冻。
1944年10月26日,鲍志椿和团长王澄率部驻在巴掌镇附近的村子里,由于电台被敌人侦悉,日伪军突然进袭。鲍志椿和王澄因情况不明,两人在野外侦察地形部署战斗时,不幸被日军冷枪击中,同时牺牲,鲍志椿时年30岁。
图文来源: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